东北网11月1日讯(记者 孙晓锐)1日,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巩固建设成果,完善管理手段和保障措施,推进农家书屋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出版物更新、交流使用、资源整合机制,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试点,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以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促进全面阅读、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副省长、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程幼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据了解,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随着今年最后一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结束,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了全省规划的建设任务。该项工程从2006年试点运行起,各级共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提供图书总量达7740种1463多万册,音像制品402种130多万张,报刊24多万份,朝鲜民族文字出版物21522册。目前,包括省农垦总局自主建设的农业职工书屋522家,全省13个市地、65个县(市)、907个乡镇、37个林业局、113个农牧场,共建设完成书屋10040家。每个书屋配有1200种1500册以上的图书、100种以上的音像制品和20种以上的报刊,以及其它阅读视听视看等设备。不仅实现了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而且实现了全省农场、林场、种畜场、牧场的农家书屋全覆盖,惠及全省农村、农业、林业人口近2000万人。

程幼东讲话。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会议指出,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实施包括农家书屋工程在内的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32项任务,是省委省政府依据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农家书屋工程作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惠民工程,不仅破解了广大农村缺书少报、广大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受到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而且对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农民群众也与城市其他群体一样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的成果,为改善农民群众的民生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深刻影响着农村文化生活。它的全面建成,是我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文化发展成就的又一集中体现,全面提升了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会议表彰了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典型发言。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为持续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保证。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那作为长期任务,作为公益文化事业、作为文明村建设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列为重要议程,列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议题,列为领导工作业绩考核项目,担当动员和引导的重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主动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发挥他们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和广大群众、社团组织参与农家书屋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农家书屋工作能够有人抓、有人去落实。三是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快保障机制建设。要研究用好国家和省里保障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将农家书屋作为政府公益文化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各市地也要从农家书屋的有效利用、从全民阅读活动的需要,积极申请政府立项,保证对农家书屋出版物源源不断的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出版物选用机制,在品种上应当体现多样性、广泛性,在内容上应该考虑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鼓励出版单位出版适应农村群众购买能力、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出版产品,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实行跟踪问效。要定期搞好普查,建立好农家书屋档案,每年都要列出抽查检查计划,主要看农家书屋用得好不好、管得好不好,以进一步改进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