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讯 记者从哈尔滨市妇女培训学校获悉,为缓解社会对男性医疗陪护的需求,该学校于2005年首家开办男陪护培训专业,截至目前共有男性陪护员700余人获得了国家资质认证的陪护证,这些男陪护被“分配”到哈市各大医院,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平均每人月薪过万。
今年52岁的陈殿革来自嫩江市,2008年来到哈市,没有特长的他报名参加了男陪护培训,并考取了陪护证书。据陈殿革回忆,当年他第一次接重患,患者浑身插满了管子,他紧张得要命,连续5天没合眼,生怕出什么差错,一次在给患者接尿时,患者突然控制不住,喷出粪便,弄得他脸上和身上都是粪便,他当时恶心得整整一天没吃饭,喝水都反酸水,这名患者一周后出院,他挣到了第一笔陪护费700元,从那以后,老陈就开始锻炼自己的忍耐力,专接不能自理的重患,时间长了,患者都把他当成了亲人,老陈每天的陪护费也从100元/天涨到400多元。现在,陈殿革的妻子也干上了陪护,两个人虽然一两个月都见不到一次面,可月薪都达到了万元以上,在哈市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
“做男陪护虽然挣得钱多,但有时看到患者的痛苦和家属揪心的样子,我们的心也跟着痛起来。”今年53岁的马海波来自北安,从事陪护工作已经5年了,在哈医大三院护理部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前不久,老马护理一名突发脑梗不能自理的病患,护理过程中发现这家人生活拮据,为了省出药费和护理费,患者家属一天很少吃饭,老马便边照顾患者边教家属护理知识,10天过去了,患者家属拿出1200元塞给他表示已经没有能力再支付费用了,老马拿着这沓感觉沉甸甸的护理费,沉思了一会儿说:“这钱留下给老人看病吧!”说罢就走了。马海波对记者讲,陪护不仅是体力劳力,更需要付出真挚的感情。
据市妇女培训学校陪护授课后张老师介绍,陪护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陪护人员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能延续生命甚至将病人“治愈”。目前,报考男陪护的学员多来自于哈市及周边县(市)农村,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就会被“分配”到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几家大型医院,由医院护理中心统一管理并持证上岗,日薪在150元—430元。受传统观念影响,男陪护不仅学员少,更缺少年轻力量,导致市场缺口大,尤其是季节交替疾病多发期,男陪护更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