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安达产业园区“花开遍地” 激活“智力”棋局
2012-11-07 09:55: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7日讯 深秋时节,“牛城”安达却无半点萧瑟之意,乘车驶入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的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生机勃勃的气氛扑面而来。

安达技工学校为产业园区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正是这种火热吸引迟瑞选择在安达“落地生根”。

  24岁的迟瑞原本想从东北石油学院毕业后在京闯荡,3月初,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北京组织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上,他遇到安达开发区内知名企业黑龙江安瑞佳集团公司老总赵文龙,一番攀谈后他决定放弃“北漂”。安达城市虽小,但专业对口、薪资不错,他自己觉得:“这个决定不会错。”

  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文龙最感慨的不是企业的飞速发展,而是安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全力扶持。“我们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后,三年三期工程成功建成,收入翻了30倍还多,今年的目标是缴税一亿元。我们能发展的如此迅猛关键就是重视人才。”

  赵文龙说企业每年都要通过各种方式招聘人才,可是广撒网的同时却苦于缺少“对口”人才。这几年,安达人社局会定期到企业针对用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企业把需求提出来,他们就会跟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为企业“定制”专门的人才。企业每年还会参加人社局组织的大型人才招聘会。“我们非常需要引进人才的专业平台。今年初,由省人社厅牵线,市人社局带队,我们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招聘会,一次就引进了16名专业人才,其中不乏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优秀毕业生,迟瑞是其中一个。另外,通过省人社厅外专局,我们还请到了俄罗斯远东科学院7位科学家来公司进行科研技术交流,对我们企业项目发展帮助非常大。”赵文龙言辞真挚地说。

  同样感到满意的还有龚延松,她目前在安瑞佳公司顶岗实习,经过安达技工学校化工专业的学习,她已经能很熟练地操控车间仪器,不仅有工资,工作环境还不错。安达技工学校校长宋兴东介绍说,从2010年至今,学校已为安瑞佳公司输送像龚延松这样的技术工人200多人。

  作为一名亲历者,安达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波更是感慨颇多:安达开发区从2005年筹建,经过7年的飞速发展,已初步形成总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的大园区发展格局,目前已入驻企业105家、项目119个,累计实现产值450亿元,税收9.5亿元。2012年,安达开发区被确定为全省23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之一。跨越发展的背后,“智力”的强劲支撑功不可没。“在产业园的这几年工作中,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产业园发展离不开人才引进,人力资源可以说是产业园区发展的血脉。如果说基础设施和政策倾斜是吸引企业入驻产业园的硬实力,那么人力资源就是软实力。现在很多企业入驻产业园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招聘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自己本土化管理梯队和人才队伍。”

  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是安达开发区内另一知名企业,经理莫闯说,贝因美总部虽然在杭州但已实现了人才队伍“本土化”。“乳品行业需要人员的稳定性,所以对本地的大学生和电工、制冷工这类的技能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安达市人社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和在岗技能培训,培养了企业急需的乳品工艺、电工等专业技能人才,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安达市人社局局长李敏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服务者,他说,为提高园区吸引和凝聚人才的能力,探索适应市域经济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人社局制定适应园区发展的人才优惠和激励政策,在社会保险、家属安置、子女入学、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全方位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快公共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工服务中心、职工人才培训中心等园区内设服务机构建设,通过上门指导园区企业规范用工,开辟工伤认定、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切实做好园区人才和劳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