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38个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
2012-11-12 11:05:53 来源:佳木斯日报  作者: 姜海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佳木斯11月12日讯 佳木斯 市历史上投资额度最大,也是我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项目——佳木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典礼的同时,立志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对俄最便利的综合进出口涉农产品国际贸易平台——佳天国际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开业纳客。振奋人心的产业项目鞭炮声不断响起,我市今年纳入省重点推进的38个产业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复工建设。

  今年是我市产业项目建设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拉动能力最强的一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开复工规模以上产业项目474项,同比增加191项;累计完成投资150.3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3.5%,拉动投资增长39.4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9.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8个,同比增加32项,完成投资68.9亿元,同比增长72.3%。38个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总投资193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67.2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43亿元,占年计划的64%。

  产业项目建设一直是我市最强的主旋律。今年,我市进一步健全了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佳木斯市产业项目建设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等若干文件,明确了全年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四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六项保障措施。全市按照副市长分工成立了常务、综合、外事侨务、农业、文教、工业、建设等7个战线产业项目推进组,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战线市领导分工负责的推进体系,通过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确保了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过去几年,佳木斯 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清晰、力度很大、速度很快、质量也很高,但是财政实力弱、产业项目不足,产业项目对财政贡献率低依然困扰着我市跨越发展的脚步。

  一直以来,我市上项目的心情虽然急迫,但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下了很大力气,成效有时不尽如人意。今年我市调整了项目建设的思路,不是“挖到筐里就是菜”,而是围绕强财政,在项目投资和产出规模、项目结构和项目技术含量、创税能力上寻求较大的提升,向“大优强”项目进军。

  佳木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25.7亿元人民币,年产9.6万吨浆、 20万吨纸、15万吨有机肥,两年内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60亿元人民币,年处理秸秆450万吨,年产150万吨浆、200万吨纸、300万吨有机肥,年可减少采伐750万立方米木材,年减排约300万吨温室气体,四到五年内可实现全部投产。独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最可圈点的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整个发展模式应用了166项专利技术,包含制浆造纸链、废水循环链、黑液和废渣处理链,氨法脱硫链四大主要的闭合式循环。传统造纸工艺中氯漂白废液的排放,是造纸工业的最大环境污染源。这个项目本色产品以“本色浆纸技术”生产,全程不使用漂白剂等有害化学制剂。该项目环保投入达2.8亿。以往工业项目少,服务业农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项目少,传统项目多;深加工项目少,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多的“三多一少”局面已有所改变。纳入省重点推进的38个产业项目中,具有国际首创技术、拥有5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膨胀阻燃紫外光辐照交联电缆材料项目、人造血小板项目、黑龙江太爱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及水解钙项目、中国华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豆制品深加工项目、郑龙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煤矿机械项目、约翰·迪尔(佳木斯)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摘棉机项目、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掘进机项目、佳木斯骥驰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30-160马力拖拉机项目、稻米和秸秆精深加工、农机具博览中心、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等一批新材料、生物、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据了项目建设的主流。电机股份、北方水泥、嘉旺实业、益海(佳木斯)粮油、东兴煤化工、汤原天誉煤焦、沃尔德电缆等一批建成投产的重点骨干企业的项目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