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项目建设交出喜人成绩单
2012-11-13 10:30: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白雪松 于林波 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工业园区内项目接踵而至,牡丹江上西十一跨江桥横亘南北,新公路客运站投入运营,一个个农民“幸福家园”拔地而起——

  黑龙江日报11月13日讯 今年以来,牡丹江市牢牢把握投资拉动占主导的阶段特征,紧紧围绕千亿投资目标,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工程化理念。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汇丰石油钻具生产车间。

  前9个月,全市累计开复工项目1123个,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GDP增速在全省跃居第二名。

  强力推进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10月下旬,牡丹江市又一次举行了全市范围的项目拉练,尽管与上一次的项目拉练仅相隔5个月,但各地如火如荼的项目场面以及扑面而来的“比学赶超”热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牡丹江市通过建立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的落实机制,强化执行,强力推进。他们通过开展“准备之冬”、“动工之春”、“机遇之夏”活动,动员全市力量,统筹抓好项目谋划、项目审批、施工设计、征收拆迁和备工备料等工作。5月初举行了第一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通过为期一周的拉练检查,推动549个项目开复工建设;9月举行了第二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推动104个项目开工,155个项目竣工投产,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接续式、批量化推进。截至9月末,全市共推进项目1342个,开复工项目达到1123个,其中总投资超亿元项目508个。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他们完善了项目落实机制。年初把所有投资项目分解落实到7个市领导及其分管的45个具体责任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以产业项目建设成绩论贡献大小,到年底论功行赏。此外,他们还实行了分线调度、分层推进机制,大力度落地项目、全方位推进项目,项目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做大园区 项目载体功能增强

  在项目建设中,牡丹江市围绕建设科技新城、北部新城、阳明新城、西部新城“四个新区”,集中力量建设大园区,不断增强项目载体功能。位于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内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基础工程。目前已有我省唯一的综合性院士工作站、东北林业大学科研所等落户孵化中心,正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洽谈入区建立研发中心事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孵化企业100家,力争到2015年,孵化中心通过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实现科技产业销售产值50亿元,成为科技产业聚集区、中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基地。

  按照园区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牡丹江市推进园区建设由过去的大众化发展向现在的专业化、主题化发展转变。市对俄经济开发区确定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四城区共辟建中小企业园8个,规划面积达到46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70户。县域园区在扩张中加速提升,仅柴河工业园已落户企业11家。

  民生为先 百姓尽享宜居城市

  在项目建设中,牡丹江市坚持民生为先,不断提升和谐幸福、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理念。他们在四个城区十个建设点建设百万米安置房,工程计划总投资40.3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设计安置房约1.6万套。而各县(市)也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棚户区改造正在从中心城区向城郊镇、城关镇、中心镇拓展延伸。“三溪一河”是市区北部城区排污、除涝、行洪的唯一通道,两年来,“三溪一河”已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综合治理工程结束后,堤防防洪标准由5~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老大难“三溪一河”龙须沟如今变成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的生态河。

  牡丹江市还把项目建设与推进城乡统筹紧密结合起来,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今年年初,他们提出“幸福家园”建设,各县(市)加快了“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步伐。穆棱市实施了“大城大村”战略,出台了《促进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就业的暂行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实行“一放宽、五保留、六保障”政策,开展“整村推进”试点,农民凭一张“农民转居民权益证”,进城后国家的各项政策都能享受。目前已有3800多名农民成为市民,年末可达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