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浇花的叫“花仙子”
负责开关灯的叫“阿拉丁”
负责管理班级窗帘的叫“连长”
负责管理班费的叫“掌柜”
生活报11月27日讯 负责班级课件、U盘、电脑的使用及维修的同学是“网管”,负责班级里花草的浇灌和保养的同学叫“花仙子”,负责管理班级纪律的同学叫“督察”……今天,记者在哈市第124中学学生自主管理交流会上获悉,该校2400余名学生人人都是小管理员,为班级承担一份责任。而学生每天还轮流当“一日班主任”,与老师换角色,体验当老师的不容易。
管理班级人人有“角色”
身为班级“教育部部长”的初三·七班学生徐润瑶,每天负责给班级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作业。“我们班全班35人全都是‘管理者’,负责检查书桌膛内整洁的学生叫‘堂主’,负责维护班级内卫生环境的叫‘城管’,负责管理班级门的开关的叫‘掌门’,负责班级换水工作的叫‘水手’,负责管理班级窗帘的叫‘连长’,负责带领同学唱歌的叫‘麦霸’,负责掌管班费的同学叫‘掌柜’,负责班级内桌布和暖气罩整齐的同学叫‘布长’,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的同学叫‘文秘’,负责维修班级物品的同学叫‘工程师’,负责班级灯的开关情况的同学叫‘阿拉丁’……”徐润瑶说,他们班“后勤部部长”唐大军每天工作最负责,每天中午午休时都把盒饭分给同学,同学们吃完饭的垃圾他都会收好放到垃圾袋里。班级里每个同学都各司其职,使得班级的日常事物井然有序。
轮流体验“一日班主任”
初二·一班的李婧雯同学是今天的小班主任,“我昨天就和班主任老师及班长确定了今天当‘班主任’的具体工作。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隐身为我的‘护法’,我在早自习时就站在讲台前,让同学们坐好,拿出书大家一起晨读。每节课课前提示同学们准备哪些书本,课间10分钟观察同学们跑步的队伍是否整齐,中午组织同学们一起吃饭。放学时,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总结当天班级里发生的最让人高兴的事,同时指出班级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第二天当‘一日班主任’的同学提出希望。”
但当“一日班主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如果平时在班级里表现不好的同学就难以服众。初一·十班的李欣格说,他们班级里的一名平时调皮的同学当“一日班主任”管班级纪律时,就有同学不服气,那名调皮的同学也挺有招儿,先把自己管好,不淘气,不扰乱课堂纪律了,最后班上的同学认可他是“小班主任”了。
通过“角色扮演”
增强“小皇帝”和“小公主”的责任感
哈市第124中学初一·十班班主任认为,让每名孩子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初一学生李欣格的家长说,孩子自从今年秋季入学后,在家里的表现也有了变化,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能做的事不再让父母帮忙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吃完饭知道帮着家长收拾碗筷了。
在家里家长基本不让孩子干活,他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弱。哈市第124中学校长张馨元认为,给每名学生一个岗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份责任,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让学生轮流当“一日班主任”,学生升级为“老师”,通过换角色体验老师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更加尊重和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学会换位思考。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德育部郭德凤主任认为,哈市第124中学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当不同角色和体验当班主任的做法,可以避免孩子一直处于被服务状态,产生依赖心理。班级给每个学生一个岗位,其实就是让学生为班级提供一种服务,增强责任意识,这要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再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将来他们走上社会以后,会养成为社会、为他人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