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政府出钱鼓励菜农窖储 明年元旦左右“错时上市”
2012-11-28 09:58: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8日讯 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和道外区民主乡新立村都是哈市窖储基地,菜窖有的建在山边,有的建在村头,有的建在自家院落,在地下几乎连成“片”。记者从哈市农委蔬菜处了解到,今年哈市窖储菜35万吨,将于明年元旦左右“错时上市”,可供市民吃到明年5月份。从去年至今,哈市已拿出800万元用于冬季蔬菜生产和窖储菜补贴,占全市蔬菜建设扶持资金的三分之一。

窖储白菜。

  民主村家家做窖储菜“生意”

  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村民周树建,今年种了5亩白菜,产了5万斤,全都窖储起来。21日10时,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整理窖储的大白菜。菜窖长17米,宽3.5米,高4.5米,四壁全部由红砖砌成,里面搭着铁架,铁架上横放着木方,晾晒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在木方上,足有一人高。“你看这白菜多绿,多好。”周树建拿起一颗白菜爱不释手,他说,今年种的白菜产量比去年多1.5万斤,不仅收成好,质量也好,看着就让人喜欢。他每天早晚两次要测试窖内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0℃—2℃,还要打开窖门通通风。他算了一笔账:现在白菜市场零售价卖到3毛5分钱一斤,能合上人工费,如果高于这个价,就有赚头。如果侍弄的好,等开春再卖,赚得会更多些。周树建说,他是村里窖储量最少的,去年窖储菜他挣了近万元,今年保守估计能赚1.5万元。

  民主村夹沟有机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社负责人董云宝是全村最大的窖储户,1000余平方米的菜窖,储存白菜、土豆共计140万斤。他说,民主村的白菜10多年来一直用农家肥,质量好。村里的窖储水平也年年提高,现在用的“气体调控保鲜窖”让白菜在菜窖里也能保持“呼吸畅通”,经过一个冬天,保鲜效果可达90%以上,和“地头菜”口感差不多。他说,现在土豆卖到1元钱了,还有上涨空间,按照现在行情,估计今年窖储菜能净赚40多万。

  据哈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杨青山介绍,村里有800户村民,菜窖数量超过了1000个。今年村里增了2000多平方米新窖,这就意味着比去年多存储400万斤的白菜。目前民主村秋菜的窖储量是8000万斤,其中白菜2000万斤,大部分销往哈市各大早市,预计能卖到明年5月份。

  “胡萝卜村”窖储胡萝卜卖到全国

  哈市道外区民主乡新立村村民张廷阁的菜窖是2005年依山而建的,大约800多平方米。“我家的菜窖能储90万斤的菜,要是看准行情,卖得好,比秋天能多挣10多万元。”

  村民姚波以前都租别人的窖,今年5月份,他建起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菜窖,为了支撑地面承重,便于品种管理,窖里设有4个长45米,宽6米的洞,总计能够存储150万斤的秋菜。记者观察到菜窖四壁都是红砖,没用水泥抹平。姚波说,这样菜窖透气吸水,砌成水泥的就滴水,窖储的菜就容易烂。像他这样的大窖储户,都在哈达蔬菜批发市场有自己的摊位。

  哈市道外区民主乡新立村支部书记韩东才介绍,他们村有600多户村民,从2000年开始窖储胡萝卜,2000年到2006年胡萝卜秋天上市时0.25元一斤,储存后再出售,一斤少于0.30元不卖。到了2007年,胡萝卜批发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每斤卖到了0.50元,从那以后,村民纷纷把胡萝卜储存起来,希望到冬天价能再卖高点。那时候,村里大小菜窖的存储量从3吨到500吨不等。今年胡萝卜0.45元一斤收的,现在卖一斤得赔0.20元。如果存到元旦、春节前后出售,应该会有一个好价钱。村民窖储胡萝卜,这些年积攒了很多客户,有本省的,也有北京、沈阳、山东等地的客商,有的客商收购后出口俄罗斯。

  “把胡萝卜、香葱、大头菜等进行脱水深加工,做成干片、干条,然后跟方便面厂家合作,做成蔬菜包。从收、清洗、切片、脱水、烘干、分选、包装的全过程都实行自动化操控。”韩东才告诉记者,由于新立村是胡萝卜主产区,为解决村民卖菜难问题,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决定成立“哈尔滨市新立无公害胡萝卜基地”。目前,占地1.5万亩的“胡萝卜基地”主体已经完工,并已完成招商,预计明年6月产品就能面向市场。

  窖储腌制秋菜“多元化”发展

  哈市农委蔬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哈市加大了对窖储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民窖储秋菜的积极性增加,许多秋菜种植合作社都选择了适合窖储的秋菜品种。今年哈市秋菜总量260万吨,比去年增42吨;菜窖面积由去年的40万平方米增至45万平方米。今年窖储秋菜在35万吨左右,比3年前增长近40%。窖储菜将在明年元旦前后上市,预计能够供应到明年5月份。

  去年开始,哈市政府已投入价格调节基金800万元,用于冬季蔬菜生产和窖储菜补贴。目前,哈市正在研究制定窖储菜制度,将对冬春蔬菜储备、投放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关注和扶持,使菜农、市民双受益。

  该负责人表示,哈市秋菜品种相对单调,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所以应在深加工上多下功夫,大力发展蔬菜深加工产业,制作辣白菜、酸菜、保鲜蔬菜等深受人们欢迎的高附加值产品,让秋菜的“出路”多元化。目前,哈市有酸菜加工厂20多家,按每家酸菜厂平均年产量500万斤计算,哈市一年生产的酸菜为1亿多斤。另外,来自周边市县以及辽宁、吉林等省份的酸菜也进入哈市市场,哈市酸菜市场一年销售量至少2亿斤。哈尔滨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赵佳说,该公司所生产的辣白菜,每年产量是400—600万斤,这就需要560—760万斤的白菜作为原材料。所需白菜80%从道里区榆树镇采购。

  人工费高损耗大菜农就盼“好行情”

  有赚就会有赔。哈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杨青山讲,村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窖储秋菜,已形成了习惯,秋天卖不出个好价钱,就留到冬天卖,还能赚取差价。

  现在白菜从入窖、码垛、倒菜、摘菜等环节的人工费每斤1毛5分,每天工作8到10个小时,每个月每斤菜的人工成本至少增加1毛2分,一直到第二年5月初时,人工费就达到了每斤7毛5分钱。 “一颗5斤重的白菜,等到三四月份,储存好能剩3斤半,大多剩2斤左右,管理不好就得扔掉了。”杨青山说,人工费一年比一年高。如今,搭建一个200多平方米、窖储量40万斤的双层菜窖要花10多万元。白菜秋收时要雇人摆菜,40万斤菜需要10个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10天才能完成,光人工费就要1.2万元。

  “看准行情赚钱,错过时机一年的辛苦就会白费了。”杨青山说,尽管现在建窖储菜的成本和人工费都上涨了,但如果赶上好行情,窖储菜还是有账可算的。村民们最喜欢春节前后的时段了,那时正是南方菜空缺、地产菜未上市的好时节。看到一辆辆大卡车驶进村里,买菜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