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0日讯 “韭菜今天多少钱?”“这两种西兰花价钱怎么不一样啊?”哈市香坊区物价局采价员耿成杰在询问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采价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确保物价部门能及时掌握哈市的副食品价格,保证市民买到的副食品价格公平合理。
早上7点,记者见到耿成杰时,他已经在香坊区中心市场转了一个小时了。“还有几样菜没确定价格。”他对记者说。从1995年至今,6000多个日子,不论天气如何,耿成杰早上6点都准时“到岗”。今年52岁的他,被称作哈市“最老采价员”。像他这样的采价员,哈市共有80多个,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在农贸市场及超市采集57个主要副食品品种价格并上报到市物价监测中心。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香坊区中心市场,耿成杰一路走来,每个品种的价格,他都要问3个以上的菜摊,才能确定最终上报的价格,遇到同样品种的菜出现不一样的价格,他一定要仔细问清原因。面对他日复一日的询问,很多菜贩都不配合,还打趣他说:“你天天来问,也不买,你不烦我都烦了。”每到这时,耿成杰就微笑着站在一旁等着,等有人买菜问价的时候,他就赶紧记下价格,或者追着买过菜的人询问价格。
包括粮、油、肉、蛋、菜、水果在内的57个副食品价格,采价员们都能背得出来,每天的变化,他们也能记得清清楚楚。“不是我们记忆力好,干了这么多年,57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就像打印在脑袋里,我从来不拿笔,可是都记得住。”耿成杰说。
这个看上去简单重复的工作,耿成杰干得很谨慎。雨雪天气,高速路封闭是他关心的内容,第二天他就会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一定要问到最准确的价格。耿成杰说,不管怎样都要问到最准确的价格,才能上报,让物价部门及时掌握准确的市场价格,才能保证老百姓买到的食品价格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