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我省胆病研究机构发现胆石症新病因
2012-12-11 09:36: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陈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讯 胆石症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二十年统计我国发病率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我省胆病研究机构历经十几年的辛勤努力,在十万人次普查和临床疗效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胆石症新病因,确定了“胆汁病”这一新病名,提出了新的治疗原则和治法。

  胆石症病因新变化—胆汁病

  以往几十年来,医学界普遍认为微生物感染包括寄生虫的侵入造成胆道系统炎症,这种炎症是胆石症形成的根本原因,事实也的确如此。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有的病因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胆石症不但没有因此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已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2002年省政府确立了科研项目《胆石症病因学和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由省总工会医院胆病研究所牵头,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哈药集团共同参与,经过长期临床研究,证实了胆石症病因的新变化——胆汁病。

  胆汁病发病原因

  胆汁病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临床统计发病率约在20%左右,原因是生活规律不科学、饮食习惯不正常、食物结构不合理以及感染、精神压力等不良因素长期刺激反复作用得不到有效纠正,导致胆道系统功能障碍,胆汁成分、物理性状及胆液循环的动力学过程发生了病理改变。肝内表现为代谢障碍,肝外表现为胆汁粘稠、流动性差,病理性胆汁形成,刺激胆囊内壁使囊壁毛糙增厚、弹性下降,后者又进一步影响胆汁循环,造成胆汁过度浓缩、矿物质沉积形成泥沙和块状凝结物(结石)。这类疾病不属于感染性疾病,病程时间最长可达十年以上,如胆囊炎类、胆道结石类、胆囊胆固醇型息肉等。

  大部分胆结石或胆固醇息肉不需要做手术

  长期以来对胆囊结石或胆固醇息肉治疗通常选择胆囊切除手术。近年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普及了微创介入等先进的切胆手段。但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切掉有功能脏器都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不能解决结石或胆固醇息肉的复发(再生)问题,也不能对病理性胆汁有所改善,更不能针对病因有治疗作用。

  胆汁病治疗原则

  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验证,胆汁病首先应列为内科治疗范畴,其治疗原则是:保护脏器完整性,力求恢复生理功能,达到病因学治愈。具体治疗标准:1、胆汁病治疗的核心是恢复胆汁质量;2、正常胆汁才是溶石的唯一条件;3、早期块状结石也有机会还原回泥砂结石溶化;4、结石的大小不是唯一切除胆囊的指标;5、有功能胆囊会直接提高胆汁病的治疗效果;6、胆囊萎缩的大小及功能指数,结石的部位和量及并发症程度等条件决定是否选择外科治疗。

  此项研究弘扬了中华医学博大精深的知识内涵、丰富了胆石症病因学内容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患者因选择治疗或盲目手术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省人民政府为此项研究颁发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医疗科技项目最高奖)。读者如需咨询胆汁病相关问题,请拨打胆病科研课题组0451-53634705垂询。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