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
2012-12-13 10:19:1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

  吕维峰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众望所归,凝聚了党心民心,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

  十八大报告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突出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做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新论断,首次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新要求,确定了“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等一系列新任务、新目标,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必须深刻领会,坚定不移贯彻“三农”发展始终,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按照党的十八大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四大”和“八化”建设,力争“十二五”期末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努力实现三大任务目标:一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亿斤以上,巩固和提升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登上1万元新台阶,力争提前五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为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我省有近80%的土地还实行家庭分散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必须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加快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向公司化、企业化经营方式转变,让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使用技能的农业工人来发展生产。到2015年,全省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00万户,带动160万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达到1亿亩以上。

  二要继续深化结构调整。把调整结构作为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扩大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二五”时期,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要稳定在2亿亩以上,实现玉米9000万亩以上、水稻5500万亩、大豆4000万亩的“954”结构调整目标。加快发展以蔬菜为主体的高值高效经济作物,特别是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提高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发展到7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0万亩。努力做大食用菌、亚麻、烟叶、蓝莓、北药、花卉等特色经济,力争发展成促农增收的大产业。

  三要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坚定不移地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园区发展战略,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采取招商引资、改组改造、政策扶持等措施,尽快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一大批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各个产业都有几个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形成巨龙齐舞的发展格局。加快大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到2015年全省要新建投资1000万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大项目、好项目10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打造出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乎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大美龙江和美好家园。大力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省林木蓄积量恢复到建国前水平。大力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科学轮作和土壤耕作制度,改善和恢复耕地自然产出能力,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地力有新提高。到2015年全省把5000万亩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继续加强“三化”草场改良和湿地资源保护,控制、减少直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