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他们这样写下精神史诗 回眸2012年感动龙江的那些人和事
2012-12-20 10:07: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佳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2月20日讯 2012年,总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动:那一次次舍己救人的凡人善举,那一个个默默劳作和奉献的普通人的身影,那一幕幕创造辉煌的历史瞬间,如灿烂群星闪耀夜空,在3800万龙江儿女乃至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感动、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力前行。

  举手投足间,草根英雄释放时代正能量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几次不那么平常的瞬间,而一个人的品格往往就在这一瞬间的选择上折射出心灵的光辉。

  2012年,一个美丽的名字,温暖了全中国人的心,让善良的人们洒下热泪。是的,她就是被称为最美教师的张丽莉。本是纤弱女子,父母眼中的宝贝儿,丈夫心爱的娇妻,学生喜爱的姐姐,谁也看不出,她那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强大的心灵。2012年5月8日晚,意外降临的那个瞬间,她置生死于度外,迎着失控的车轮冲上去,救下了学生,自己却倒在血泊中。在急救了6天之后,她从死神的魔掌里挣脱出来,却永远失去了双腿。生死边缘、痛失双腿的她都不曾流泪,而在与心爱的学生久别重逢的那一刻,泪水却再也止不住了。面对张丽莉,已经无需用更多美丽辞藻去赞美她了,我们只是想感慨一声:“世上有这样的人,真好!”

  好人,就像一束束光和热,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于是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感动和更多的温暖。

  人群里,他不过是一位普通的小伙子,可是所有人都叫他“最美叔叔”。因为,他用一个双臂向上迎举的姿势,稳稳托起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他把这个姿势定格成那个冬天最美的瞬间。双城市民宫玉娟永远忘不了那个瞬间,2012年1月27日,她的儿子佳伟从阳台上失足坠落,整个身体悬在五楼的阳台外面,宫玉娟在阳台里拼尽全力死死拉住儿子的手臂,可是,15岁的孩子55公斤的体重,很快耗尽了宫玉娟体力,就在她再也无法支撑的时刻,谢尚威朝着这个方向奔来。孩子从12米高的楼上呼啸着坠落,楼下那一双坚实的臂膀也在瞬间打开,谢尚威用自己的身体硬生生接住了孩子。事后人们测算,两人接触的瞬间,谢尚威双臂承受的重量超过了不可思议的860公斤。

  是的,每一个人只要心中蕴藏人间大爱,他的生命就是一座巍峨的火山,随时都会奇迹般释放出炽热的时代正能量。

  那是一次煤气爆燃事故,发生在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失控,会带来严重后果,关键时刻,离门口最近的一位年轻人,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向外奔跑,而是转身三次冲进火灾现场救人。为了大家的安全撤离,这位年轻人的面部和双手均被烧伤。当这位已经被浓烟呛得昏迷的年轻人被送往医院急救时,人们才知道他是一名年仅24岁的军人,他叫高铁成。

  生命的活力可以和年龄无关,如果你能保持强健的体魄、火热的心灵,哪怕六十岁,一样能迸发出令人眩目的生命活力。2012年8月12日中午,松花江上声嘶力竭的呼救声让码头上游玩的人们心头一震,还没等多数人反应过来,一个敏捷的身影已经飞快地冲到江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终于,两名落水者被拖上岸边,而此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救出两个大汉的竟然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大妈。几天后,这个神奇大妈的名字传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她,叫杨惠。

  江边救人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每年都在发生,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频繁地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会不会有些不寻常呢?他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在松花江边做小生意谋生;他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每周要做三次透析;他家境贫寒,为治病卖了房子,全家人挤在父亲的房子里住。如此平凡的小人物,却成为哈尔滨人心中敬重的“大英雄”,十多年来,他在松花江里究竟救出了多少落水者,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救人太多,周围的人送了他一个绰号——“老救”苏泽军。身患重病的苏泽军,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依然托举起两个鲜活的生命,这让我们坚信,人性的力量能创造奇迹。

  平凡岗位,默默坚守中诠释时代英雄的深刻内涵

  一瞬间的勇气能造就出一位英雄,而更多时候我们未必能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更多的人,是怀揣一种信念,执着地用漫长而平淡的时光去做好一项事业。平凡岗位上,他们在默默坚守中诠释着时代英雄的深刻内涵。

  从哈尔滨市北行170公里,有一个叫西二屯的小村子,从外表看,它像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村庄一样,朴素而宁静,而当你走进去就会发现,这个村庄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这里,三十年来,学龄儿童无一人辍学;在这里,先后有20名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全村26户人家,几乎家家出了大学生;在这里,整整一代人的命运因为求学而彻底改变。而这些,全是因为一个人30年的默默坚守。刘效忠,哈尔滨市木兰县西二屯唯一老师,三十年来,他像一名战士一样,坚守学校这块阵地。记不清多少次,他挨家挨户找回辍学的孩子;记不清多少次,他给学生垫付学费书费;记不清多少次,他背着孩子们走过那条涨水的小河。这一切,只是因为那个执着的信念:守住了学校,就守住了村庄的未来!


  曾经有人把80后称为“飘一代”,他们远离故土,在繁华都市中努力打拼、追逐梦想。同样是80后,齐齐哈尔市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王淑媛却做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择,她把人生理想的根深深扎在了乡间的泥土之中。2004年,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王淑媛从繁华的省会来到偏远的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做起了村官。从23岁到31岁,王淑媛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这里,她的付出,也改变着兴十四村的面貌。过去村里孩子们上中学要往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跑,她一次次去省里、县里寻求支持,终于建成了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中学;为了争取投资项目,她常年奔波在公路和铁路上,为村里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争取资金700多万元。如今,在她和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兴十四村年人均纯收入五年内翻了一番。今年,王淑媛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龙江第一村”的美好时代!

  拜泉县国富镇德润新型社区主任岳国良62岁了。前半生,他拼命赚钱,开矿、做房地产,领导家族企业,坐拥数亿身家。后半生,他开始大把花钱,1997年之后,在外闯荡多年的岳国良回到家乡,回到偏远贫穷的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开始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他投资600万元,建希望小学、修通村公路,建文体广场,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2008年开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先后拿出5000万元,实施撤并自然屯、组建中心村、建设新社区的浩大工程。经过他几年的劳苦奔波,如今的自治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化社区。在为事业不惜血本的同时,岳国良对自己却格外苛刻,他舍不得给自己多花一分钱、极少请客吃饭,身为房地产公司老板的他,甚至没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常年住在公司里。这就是岳国良,生命不息创业不止的人生斗士。

  且歌且行,在生养我们的热土上烙印下深深足迹

  2012年,有那么一些时刻,中国巨龙的一次次腾飞,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惊叹。而作为龙江人,我们也常常为家乡人能够在祖国腾飞大业中大显身手,而倍感骄傲和自豪。无论是奥运会上的赫赫战果还是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我们都能见到龙江儿女矫健的身影。

  难忘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在茫茫宇宙交会对接的那一幕,成功的背后是多少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这群人中,就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图像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团队。他们为“天宫”和“神九”的交会装上“天眼”——“CCD光学成像敏感器”。为了这项世界技术难题,五年来,在李金宗教授的带领下,他们度过了1800多个没有节假日、饱浸汗水的日日夜夜。夏天,他们在温度近50℃的外场进行试验,很多队员的皮肤被日光灼伤,冬天,他们在滴水成冰的室外与钢铁制造的设备一起经受长达五个小时的严寒考验,正是凭借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精神,他们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天”“神”对接的胜利,做出决定性贡献。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上,有他们浓墨重彩的一页。

  如果说天神对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品质,那伦敦奥运会上一次又一次升起的五星红旗则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力量。在中国奥运军团中,哈尔滨姑娘焦刘洋让世界看到了青春、阳光、自信、顽强。当她像一只强悍无比的螺旋桨,势不可挡地超越一个个对手,成功触壁的一瞬,我们看到的是她豪气无比地掌击池水。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背后,这个阳光女孩经历了整整两年的赛场失意和人生低谷。从起点到终点,从北京到伦敦,支撑焦刘洋实现一次次反超的是永不放弃的执着,是直面失败的努力,更是笑对人生的快意。焦刘洋,她让每个人深深懂得:生命每一次逆转的都是自己,要有眺望的目光,更要有逾越的勇气。

  这些在过去一年深深震撼我们的名字,让大美大爱的黑龙江,在感动的声音中聆听爱的话语,在感动的眼神中铭刻未来的期望,在感动的心灵中许下真诚的愿望。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