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三百“热车员”寒夜热车 躺雪地钻车底只为公交不趴窝
2012-12-24 09:46: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叶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4日讯 22日晚,哈市迎来今冬最低气温。2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道外区南平街的10路车队,探望“特殊工种”热车员、24岁的高永全。这位车队机务员每隔一天上一次夜班,负责寒夜中给公交车加热。

  寒夜热车,要躺雪地、钻车底

  记者来到10路车队,只见10辆公交车排在道路两旁。车队长冯志伟说,车队共有40台车,因车库不足,每天都会有十多台车露天过夜。

  说话间,一台车下露出一男青年的头来,“队长,今儿这天冷的……”他头上戴着一个抓绒帽,身下什么也没垫,躺在雪地上,手中不停地忙活。几分钟后,男青年爬了出来,他就是当晚值班的“热车员”高永全。

  小高躺在车底下,是给车“排气”,然后登车启动。忙完了这台,他又走向另一台。记者跟着他,边忙活边聊。原来,这些公交车使用的是天然气,气温达到零下十七八摄氏度后,就会启动困难,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启动一次,一宿启动几次要根据气温而定。

  三年冻坏七八个温度计

  说着,小高拿出温度计,显示此时零下29℃,“看这架势,今晚最少要热三遍了。”小高当机务员三年,温度计已经被冻坏七八个。

  从技校毕业后,小高已经在车队干了6年,从修理工当上了机务员,对大公交的“五脏六腑”了如指掌。他说,高压减压器在低温下容易反霜,晚间热车时需要在上面浇热水,霜融化后,管道内会形成水气,因此,要钻到车底将水气放掉,还不能让防冻液溢出。

  车队为此准备了大木板垫身子,但使用率很低。“忙起来,哪有时间垫呢,反正也就几分钟,习惯了。”小高又奔向另一台车。

  一碗热面条的关怀

  所有车辆都启动后,小高便打着手电筒观察每辆车的水、电、气是否有漏点。冻得不行了,小高就钻进记者的车,搓搓手、跺跺脚,说上几句话,又跑出去……

  每台车启动约20分钟,水温达到60℃后,小高便将车辆熄火,“热车时间太长也浪费。”

  10辆车全部忙活完,已经过了零时。在调度室,小高填写了气温和热车情况的工作流程表后,终于坐了下来。当晚,10路车队有副队长陈喆、调度蔡晓东和小高三人值班,队长冯志伟是因为记者到来特意留下的。

  不一会儿,陈喆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来,里面还有两个鸡蛋。陈说,死冷寒天的在外面热车,那才叫“饥寒交迫”呢。不管好不好吃,整点热乎的,就算车队人性化关怀吧。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夜间气温低于零下15℃后,“热车员”就上岗了。记者问小高:困吗?小高玩着手机:“上半夜还好办,后半夜有些迷糊,热完车再回来,就冻得精神了。”

  全市超过300名热车员在寒夜里值守

  1时30分,小高“武装”上棉衣、棉裤,又钻进车底下。记者与小高辞行回家,在开着暖风的轿车里,刺骨寒意依旧。

  一大早,小高给记者发来了“一天工作”短信:“1时30分正常热车,气温零下27℃;4时正常热车,气温零下30℃;5时30分,10辆车正常发车……”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公交车5700余台,除公交、电车公司有部分车库外,包括1600余辆民营公交车在内,有半数左右公交车露天过夜。为此,每天有超过300名小高一样的热车员在酷寒中忙碌。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