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6日讯 今年冬天,哈尔滨的气温格外低。在入冬后的每一个寒冷的夜晚,哈尔滨市公共电车总公司114路车队的吴巍都要起来几次,裹着厚厚的棉大衣,拿着电筒、扳子,把露天停放的20台公交车一个个地打火、暖车,为的就是第二天早上所有的公交车能够无故障地准时发车。
吴巍检查仪表盘。
寒冷深夜工作刚刚开始
14日22时,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0℃,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的踪影。此时,“暖车工”吴巍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吴巍和保卫员回金良裹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着大棉鞋、大棉裤走出了调度室,开始了当天的第一次热车工作。“现在公交车的燃料是天然气,我们公司有要求,为了保证安全,暖车员在工作时必须要有保卫员携带灭火器随行。”吴巍说。
两人走到一台公交车前,吴巍在回金良的帮助下把后机械盖子掀起来,用手电仔细地照,检查公交车的打火线路,回金良双手提着灭火器,双眼也紧盯着线路,看到线路没有问题后,吴巍又走到公交车厢的侧面,检查电瓶线路。所有线路检查完毕后,吴巍打开公交车的前门,已经熄火了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内好似冰窖一般,寒气袭人,记者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吴巍坐到主驾驶位置开始打火,等了至少半分钟,发动机才启动。伴随着发动机轰鸣声响起,吴巍才轻松地说:“仪表盘正常,电源正常。你听发动机的声音也很利索,表明这辆车没问题,挂上空挡发动半个小时,让车里有了温度,车就冻不了了。”直到这时,回金良才放下手中的灭火器。
除了查车还得巡逻
吴巍说,除了将车辆启动外,还要检查车辆是否漏气、漏油等。三四分钟后,吴巍确认这辆公交车发电机、机油表等一切正常,又走向下一辆公交车。“我来了,车就热了。”吴巍和记者开着玩笑。
“我们除了要检查车辆有没有熄火、发动机有没有异响,还要巡逻检查。”吴巍表示,由于车辆都是停在马路边,没有封闭的停车场,因此值夜班的几个人还兼顾着巡逻,确保车辆安全。
近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车辆都被“烘”得“呼呼”直响,看到所有车辆都没有异常后,吴巍又一台台地将公交车熄火。“发动的时间太短,起不到热车的作用。时间过长,浪费天然气不说,发动机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一般发动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吴巍告诉记者,熄火也有讲究,要先关闭天然气阀门,然后挂空挡踩一脚油门,让管道内残余的天然气排出去,检查一下仪表盘上的各项指标,就可以关闭车门了。
吴巍回到调度室,已经是11时40分了。114路车队书记霍旭东往煤炉里加了几块煤,吴巍赶紧摘下手套,在煤炉旁烤烤火。这时记者才发现,吴巍的脸已经冻得通红。
调度室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不足半米宽的土炕,烤了一会手后,吴巍狠狠地灌了几口热水,才摘下帽子,坐在土炕上。因为一会还要再次去热车,吴巍也不能睡觉,就和记者聊了起来。“近几年,哈市的公交车条件已经好多了,我做了十几年暖车员了,十几年前公交车里没有防冻液,都是水,半夜要拿着喷灯给车预热,需要几个人一起忙活,一晚上也没时间休息,比现在遭罪多了。”说起现在的工作条件,吴巍表示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的车也好了,一会水温就能上来。
15日1时50分,吴巍再次戴上帽子、手套,和回金良一起拿着扳子、手电筒走出了调度室,开始了又一次暖车工作。吴巍告诉记者,他每天晚上要暖车三次。
哈市超过300名暖车员寒夜忙通宵
114路车队共有39台车,因车库不足,每天都会有20台车露天过夜。霍旭东向记者介绍,哈市的公交车每年都要在长达5个月的严寒运输期进行营运,无论给他们还是公交车都带来了巨大的营运挑战,大家都习惯称之为“闯冬关”。“‘闯冬关’就是想办法让公交车度过寒冷的冬天,确保第二天早晨公交车能够正常发车。”霍旭东说,如果室外气温低于-20℃,那车队在露天停放的公交车就必须进行夜间预热。“今年哈尔滨的冬天格外冷,夜晚低温一直在-30℃左右,为了保障公交车辆打火‘一次成功’,每天晚上,公交暖车员必须为这些公交车打火两三次。”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市有公交车5700余台,近几年随着公交事业的发展,公交车车库及场站建设已经有很大改观,但仍有包括1600余辆民营公交车在内,接近半数的公交车需要露天过夜。为此,每天都有超过300名跟吴巍一样的暖车员在酷寒中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