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民俗学家:牡丹江市春节美食兼具多民族特色
2013-01-17 10:21:52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隋文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7日讯 牡丹江的传统年味儿食品有何历史渊源?这些年味儿食品背后有什么寓意?昨日,记者专门请教了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宋德胤。据介绍,在春节饮食方面,我市兼具了汉族、满族和朝鲜族三个民族特色。

  宋德胤说,宁安莺歌岭考古发现,包括我市在内的宁古塔区域历史文化非常厚重,远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先士就已进入农耕文化阶段,即已经开始食用粮食,而春节,正是与农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重大祭祀庆祝活动,它象征着庆祝丰收。

  据了解,牡丹江早先是宁古塔管辖下的一个村落,受清初流人文化影响较深,特别是春节饮食文化多源自被流放至此的汉人习俗,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满族受到流人影响,逐渐接纳了汉人过春节的习俗,加上自己的满族特色,牡丹江地域逐渐演变、积淀成汉满特色兼具的春节饮食文化。而大约150年前,从朝鲜迁移过来的人,一直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至今,由此,朝鲜族也受到本地文化影响,逐渐接受了春节这个节日。而汉满朝三个民族融汇贯通,逐渐积累成目前的春节饮食特色。

  宋德胤说,汉人和满人要在进入腊月后“杀年猪”,可以说这是春节前的第一种特色年味儿食品,此后,大概依次开始准备冻豆腐、蒸年干粮,包括黏豆包、豆包、花样馒头等,还有跑油,即指做油炸食品,比如炸套环、炸茄盒等,满族喜食黏食,黄米饭拌蜂蜜、黏豆包都是由此而来。此外,还有满族流传过来的大碗菜,朝鲜族在春节则食用打糕、寿司、大酱汤等。

  宋德胤表示,由于年味儿食品烹饪较为繁琐,大多是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的,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制作年味儿食品的人越来越少,也使得年味变淡了。但传统年味食品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值得去弘扬和传承。为此,他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应该在研究地方餐饮文化的同时,还应着重做好春节等特定节日的饮食研究,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理念的同时,并能融入时代的元素。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