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5日讯 腊月里的一场“冬雨”,让市内的路面结上了一层薄冰,行人走在冰面上稍有不慎就会摔一跤。昨天,记者从哈医大一院、二院、四院等了解到,近几日,各医院每天都会收治10多名摔伤患者。专家提醒,关节扭伤别乱揉搓和热敷,以免加重病情。
上周末,47岁的张先生出门买年货,刚一出门就不慎摔倒崴伤了脚。张先生回家后特意用热毛巾敷了一会儿,没想到第二天脚踝却肿得像个小“馒头”。惊慌之下,他立刻来到哈医大四院创伤外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张先生的脚原本伤得不太严重,肿得如此厉害都是热敷惹的祸。
记者从哈医大四院了解到,自从上周五冬雨过后,骨伤患者的急诊量明显增多,一天能收治近10人。患者中多数为脚踝、手腕、腰部等出现扭伤,有的老年人甚至摔成了骨折。该院创伤外科主任孟庆刚建议,跌倒后,市民应尝试慢慢活动活动,感觉一下自己的受伤程度,如果伤情不重,可在家对受伤的部位用一些跌打损伤药物进行揉搓。出现肿胀时,也可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只有到恢复期以后,才能热敷,切忌立即热敷揉搓,避免局部组织充血水肿。
医生提醒
最近路面湿滑,市民外出时尽量穿舒适、防滑的鞋,老年人最好少出门或不出门。摔倒后如果受伤,要立即求助路人或拨打120及时送往医院。在去医院前,应尽量减少活动,可用硬物固定住受伤部位,并将其伸平,防止错位和骨头扎伤血管。如果伤及腰部和腿部,最好用担架抬着送往医院。
公交车速减半盼提速良方
近日哈市路面被薄冰覆盖,车辆行驶无不小心翼翼,特别是今冬十几场大雪后,公交车更是低速慢行,造成市民候车、乘车时间急剧增加。
“平时坐74路从道里到开发区,也就三四十分钟,可是现在就得一个半小时。”市民刘先生说,“晚上下雪,第二天必须提前1小时起床,否则就可能迟到。”对车辆行驶速度降低颇有抱怨的,不仅刘先生一人。葛女士在顾乡上班,每天坐公交201路返回位于南岗区中植方洲苑的家中,“下雪时等车时间变长,坐车时间也长了,晚5时下班7时能到家就算不错了。”
自去年冬天以来,我市目前已降雪15场。记者从部分公交车队了解到,降雪时车速会从平时的约25公里/小时,降低至10公里/小时左右,路况不好车速降低,有时发车间隔由六七分钟增至十几分钟,最大时被拉大到20多分钟,车上也变得很拥挤。
据了解,我市今年尝试了多种形式,努力为公交提速或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在早高峰期间,最少已开通了13条大站快车线路,绕过线路易堵点,并且部分线路在晚高峰还开通了区间车,以加快车辆往返。并首次在106路、108路、110路等部分线路,尝试使用智能调度系统。
专家建议
改善公交运行状况根本在于道路是否通畅以及公交路权能否保证。”业内专家说,“第一是清雪要及时,第二便是公交专用道的使用。”专家认为,“与正常道路同向的公交专用道对车辆提速效果不明显相比,另外一种形式——单行路上的逆行公交专用道,可以较好地为车辆提速。”今后不妨考虑多设置这类专用道,保证公交路权以提高出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