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讯 近日,记者从佳木斯市扶贫办获悉,今年佳木斯市确定的扶贫开发目标是,让全市79个贫困村的1.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户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元以上。
去年,是佳木斯市“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多次听取全市扶贫开发情况的汇报,并指出,扶贫开发要以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为目标,突出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扶贫开发“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规划》提出:从2012年开始,每两年实施一批贫困村扶贫开发,每批79个村,共实施两批,到2015年,使全市158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为此,佳木斯市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扶持发展大农业和特色增收产业,推进农机化和农林牧副渔产业化进程,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基本形成特色增收产业,确保贫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贫困农民生产条件和健康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佳木斯市紧紧抓住中央、省委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去年以来,佳木斯市共争取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8696.5万元,同比增长71.3%。其中:整村推进项目5051万元;产业化项目3020万元。共申报扶贫项目301项,同比6.4%。与历年相比,无论扶贫开发项目数量,还是财政扶贫资金总额均创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前进区的南岗村作为城区村首次被列入贫困村同步实施,争取财政扶贫资金62万元。一些县(市)区为了提高项目实施的进度,不等不靠,抢抓工期,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同江市青河乡永发村投资20万元,建设农田路4公里;汤原县、郊区在省办、省财政厅项目资金未批复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工程队垫资方式,新建了120栋烤烟房、20栋蔬菜大棚、20公里农田路,目前工程已基本结束。
市扶贫办强化了扶贫项目督促检查。坚持把“市抓推进”作为抓好扶贫项目的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召开项目建设现场交流会及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项目的实施情况、资金拨付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不断完善了项目效益评价。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力争做到定点扶贫单位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要求,市扶贫办与市委组织部积极沟通联系,安排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部分中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到79个贫困村,开展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目前,帮扶单位已为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77万元,帮扶项目29个,培训农民1060人。
市扶贫认真抓好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市场急需人才,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整村推进贫困村的“两委”干部进行扶贫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推行了雨露计划实名制培训和管理,向省扶贫办争取资金10.74万元,购买了计算机和专用设备,定期开展工作检查,指导全市贫困户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目前,已为120名贫困户家庭学生发放教育补贴18万元。举办了全省整村推进“十二五”首批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33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四位领导及教授为村干部讲授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课题;省扶贫办石飞处长还对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整村推进操作规程及各项试点工作进行专门的讲解;使贫困村党员干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佳木斯市创新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并对试点村互助资金管理工作进行了考评。市扶贫办协调财政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对佳木斯市的12个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管理情况开展了评估。佳木斯市12个试点互助社资金总额达到558.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60万元、农户入社资金180万元、收支盈余18.3万元。农户借款最高额为2万元,最低额为2000元。到期还款率达到100%。
目前,已累计发放借款1794.5万元,为756户贫困户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贫困户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