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2日讯 从3月春季新学期开始,学生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纲要》的出台引来教育专家、老师和很多家长的广泛支持,他们认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写字能力,不仅能培养孩子“写一手好字”,也会使他们通过练字、习字潜移默化地传承传统文化。必须将此提上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否则,在高度数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网络一代”,可能越来越不会写字了。
从小学到高中,写字课越开越少
早在2011年,教育部已就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提出明确要求,但此举在全国各地学校均收效甚微。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市小学校虽然已普遍开设写字课,但多没有独立课时。一般都是利用语文课、美术课或校本课程时间学习,时间在15至20分钟左右。也有学校将写字课放在选修课或兴趣小组进行。由于学生课业内容紧张,加上没有硬性规定要求,写字课在初中、高中一般都会被“挤掉”。
一位小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写字是小学教学的常规内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按照笔画、部首开始学习写字,但随着年级增长,课业负担增加,写字课就逐渐被弱化,直至“消失”。一些家长则直言,即使孩子书法写得再好,获全国大奖,考试也不加分,对升学无用,所以“白耽误功夫”,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还不如把练习书法的时间用在其他科目上。
每年中考,因错别字丢分是常事
字写得越来越差,错别字越来越多,不仅提笔忘字,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如今,手拿智能手机,IPAD不离身,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电子一代”,他们之间更愿意通过手机短信、QQ甚至微信等数字产品交流,写字对“网络一代”而言越来越陌生。
对于学生在写字方面出现的问题,老师们都无奈地表示,由于很多孩子习惯了用电脑拼音打字,因此“现在写字都成问题,更何况是要写得美观、漂亮了。”
市教研院九年义务教研部语文教研员邹兰春,已担任中考语文评卷顾问多年。他告诉记者,每年中考,都会发现一些考生的试卷字迹潦草,很难辨认,或是一张试卷错字连篇,本来题的意思都答对了,但却因写错字而丢分。
因此,写字规范、清晰也是保证学生在参加中高考时不失分的必要条件。
写字课无教材,讲课多凭老师发挥
“我省曾就中小学开设写字课情况进行过专门调研,缺少专业课老师、没有系统教材,是写字课难以在学校推开的两个重要原因。”邹兰春告诉记者,目前,中小学校普遍缺少教授写字课的专业教师,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或由语文、美术学科的老师代任。
同时,因为没有系统的写字教材,使老师在教学时不好把握,比如,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年级,在书写风格、书写字体、书写难度等方面如何教学,都要老师自己研究、琢磨。
教育主管部门表示,我市今后将大力推动中小学校开设写字课,要求有条件的小学校要将写字课纳入课时,初中、高中学校则可将写字课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内容,通过分年龄、分阶段提高学生写字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