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落聘后向考官取经 “面霸”26次求职聘上总裁助理
2013-03-01 17:14:3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高尚 李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日讯 这个“面霸”,不是抻面的面霸,而是因为面试次数太多获得的“昵称”。

  王冰(化名)芳龄25岁,我省知名大学毕业一年半,大学四年连获一等奖学金,雅思7分,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却有着25次求职失败,第26次终于成功的“辉煌”纪录。

  如今终于在上海一家大型物流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万元的可心工作,作为曾经的“面霸”,王冰有着自己独到的求职“面经”。在本报与省、市妇联联合主办的“三八”招聘大会举行之际,王冰乐于通过本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女性求职者。

  知道自己要干啥其他的都是浮云

  “千历一面”的简历伤不起

  【面经一】

  知道自己要干啥其他的都是浮云

  采访王冰,记者用了三个晚上,通过QQ聊天完成的。 “到大四刚开学时,我都在迷茫到底是考研还是找工作。后来衡量各种利弊后,还是决定找工作。”王冰的打字速度很快,“跟从、盲目,最初找工作时,我也这样。”

  “我是学经济管理的,基本上也属于万能油的专业。”开始我也在网上疯狂地找用人公司,看着差不多的就投简历,不到一周就投了20份简历,有5家让我去面试,可“乐颠”地到了公司后,我才了解到,这几家公司都不适合我。这样的“窝工”,都是因为不了解、盲目。

  从那以后,我才仔细地问问自己的心,到底自己能干什么,到底干什么适合我。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是求职的第一步。

  【面经二】

  “千历一面”的简历伤不起

  “久经沙场”的王冰,大型招聘会她去过不下20次。“那时候像疯了一样,见招聘会就往上冲!”王冰回忆起那段“光荣岁月”,连打了三个“流泪”的图标。

  招聘季里,王冰拿着花了1000多元,刚从打字社里打出的“固定模式九”的80份简历,奔走于一场又一场招聘会。“没有特点,就会把自己湮没。”这是王冰在7次已经将简历“硬塞”到用人单位工作人员手中后,人家都没翻到第三页,就把她的简历像扔卫生纸一样,扔到了角落。

  “简历很重要,相当于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要么体现自己的特色,吸引眼球,要么把自己最‘打人’的地方全体现在最前面;否则等于完败!”

  【面经三】

  每次被“秒杀”都是一次重生

  去年9月份,已经被“毙”了22次的王冰,经朋友介绍去了上海一家某大型银行。笔试、第一轮面试,她都通过了,可却在复试中败下阵来。“有心眼”的王冰,面试结束后,虔诚地请教主考官自己究竟输在哪?得到的答案是“在表达中,看不到团队协作能力。眼神也不够自信。”

  “其实每次面试被‘秒杀’,都是一次重生。”王冰告诉记者,每次求职,她都会回去认真做excel表格,表格里包括公司名称、岗位描述、面试问题、自己当时的回答,更完美的回答……


 

  【面经四】

  “面考”关键词背下来

  “求职多了,经验总会有点。”“群面、单面。面试的形式也基本差不多。”其实“面考”也是有规律的,王冰说,其实用人单位最重视的不是“技”,而是“人”。

  “每一项经历,你扮演的角色”、“你怎么处理碰到的困难、你的收获是什么、如果让你重新做,你会怎样做。”……这些都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后来我干脆准备了个小本,上面记录着每次求职面试的问题,有网上查到的经验答案,也有同时去面试最后被录取的‘面友’的语录。”王冰表示,这本“红宝书”让她受益匪浅。

  今年1月份,上海的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让王冰去面试,那是她的第26次面试,面试的职位是总裁助理,她顺利地通过了笔试、面试,现在她已经正式在这家公司上班,月薪税后1万。

  在对话框中,王冰打出了“瞎猫这次撞上死耗子了!”可记者认为,这是天道酬勤!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