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绿色产业发展迅速 百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90元
2013-03-06 22:34: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增伟 刘加勇 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6日讯 (王增伟 刘加勇 记者 侯巍) 近日,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去年,牡丹江百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90元,同比增收千元以上,实现全省增收数额和幅度“十连冠”。

  牡丹江市紧紧抓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绿色产业、高效、品牌、富民农业,带动农民大幅度增收,在全省人均最少的地区却创造出人均最高的收入。

  处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牡丹江市,是全国著名的绿色食品之乡。森林覆盖率达62.3%,形成了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农业资源富集,绿色、畜牧、外向型比较优势突出,是生产绿色有机食品的天然原料车间。其中火山岩大米、寒地果、优质大豆等享誉国内外。

  牡丹江市制定了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规划,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引进和培育了红星、皓月、雨润、鑫鹏、响水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户。牡丹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80万亩,设施蔬菜达到3.8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31.3亿袋(块),牡丹江市荣获“世界黑木耳之都”称号。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带动农民快速增收。东宁雨润黑木耳大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宁安响水“两化”被列为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响水大米成为世界绿色食品品牌,卖价从每公斤5元提升到20元,当地农民提高4倍的收入。近年来,东宁县靠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及相关产业,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年东宁县黑木耳发展总量超过了15亿袋,干品产量达到6.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木耳产业使农民纯收入超过2万元,还创下了一亩地纯收益20万元的纪录。

  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大有可为,天然绿色环境和黑土地,加上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大市场,通过挖掘潜力,对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使农民连续增收。牡丹江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境外农业,鼓励农民经营主体“走出去”,把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到国外,加强与俄、日、韩及台湾地区的农业合作,目前,在俄罗斯种植面积达到360万亩,占黑龙江省的半壁江山。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产品已远销到俄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