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7日讯(李斌 记者 孙晓锐)今年,哈市道外区将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在长江路、哈同路、四环绕城高速、东巨路和堤顶路等主要公路沿线,集中打造9个标准高、示范效果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大农业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黑龙江农业科技展览馆鸟瞰图。
据了解,位于东巨路的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将启动黑龙江农业科技展览馆、 “引江入园” 、植物工厂、马铃薯育苗中心等工程,尽快使各功能区初具雏形,为道外区现代化农业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目前,该园区已经投资11.8亿元,完成了道路基础设施工程、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科技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
地处长江路的团结镇红利村,重点打造环保、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园区预计投入资金2.2亿元,配套建设1000亩棚室蔬菜园区、60万平方米畜牧养殖小区、2000立方米沼气区和年产5000吨的有机肥厂,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目前,棚室蔬菜园区已经建设温室、大棚220栋,正在申报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永源镇利用位于哈同公路二侧的优势重点打造双源村节水增粮示范园区。该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万亩,目前已经投入资金95万元,安装喷灌设备44台套,建成节水增粮示范田3500亩,每亩实现增产500斤,促进农民增收175万元。2013年,将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使节水增粮面积达到1万亩,并在示范园区内建设2000亩的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示范小区,使玉米亩产提高至2000斤,每亩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元。
在四环绕城高速和堤顶路周边区域重点打造团结镇红利、民主镇五星、胜利、光明、永源镇南岗、巨源镇松花江等6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喜滋滋地从民主乡胜利村棚室蔬菜园区搬运蘑菇的农民王志强告诉记者,去年大棚刚建成后无人承包,在村两委班子班子的带头下,引进平菇等种植技术,许多农民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承包了大棚,没想到1栋温室一年实现纯收入10万元,是种玉米品种的70至80倍,大家尝到了甜头,现在承包棚室的农民供不应求。据了解,今年道外区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6个设施园区的规模、档次,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标准化种植,增强服务城市“菜篮子”功能,实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目前,6个设施园区已经建成温室、大棚889亩,实现农民增收1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