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人大代表付华廷:城镇化首先要培养“白领农民”
2013-03-09 09:34:3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9日讯 “城镇化的规律是什么?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发展的关键是什么?”人代会开幕以来,来自甘南兴十四村的党总支书记付华廷代表基本没闲着,一直遭遇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

参加代表团会议时付华廷认真做记录。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老付任村支书43年,率众埋头苦干,把兴十四村由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的三无村,发展成为拥有18亿多元总资产的“龙江第一村”。

  3月8日,记者走进老付的房间,他正在给家里的妇女主任发短信:感谢大家对村里发展做的贡献,祝节日快乐,幸福安康。付华廷笑声爽朗:“你看我费了半天劲儿,才憋出这几个词来,想要发展,没了人可玩不转哪。”

  他的话,正好切中记者关心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对此,付华廷打开话匣子:搞城镇化首先得产业化,没有产业支撑,“化”了也白“化”。安居乐业,我认为先是乐业,有活干、有饭吃,乐业才能安居。要不光住上了,要啥啥没有,喝西北风去。

  总理报告重申“三农”仍是重之中重,“三农”出路在哪?老付直言不讳:农业的出路,就是高度机械化、水利化,大面积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连片种植。打破一家一户、十亩八亩、小打小闹的零散格局。农村出路,就是撤消自然屯,倒出大面积土地,进行复耕,建设中心村。人类文明来源于人口的聚集,聚集以后,人口多了,第三产业也发展了,小超市小吃铺小旅店,补鞋挑挑卖糖葫芦的都挣钱。农民的出路,就是从田间解放出来、从地里走出来,多数人不种地,多数人种少数人的地,少数人种地。走出来干什么呢?当“白领农民”。“白领农民”不是挣一份钱,而是挣多份钱:土地流转挣一份儿,企业打工挣一份儿,参股经营挣一份儿。还可以搞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种大棚、包大棚都行,一个大棚种香瓜、西瓜、西红柿、草莓五六万元,种蘑菇六七万元,完全是多元化的经济来源。

  付华廷说,“白领农民”是城镇化后人口聚集的具体反映。因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城镇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农机、大水利,让劳动力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搞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产业推动三产业共同发展,人口聚集了,又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他举例说,2010年,全村人口3000多人,2012年人口超过了万人;2010年,村里人均收入3.2万元,2012年6.58万元。根本原因就一条,发展了!

  “白领农民”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付华廷说,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生产者,还是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同时还是市场和自然风险的承担者。要把农民送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培养,请专家教授搞代培和训练,招村官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人文素养,影响和改造一代人,为可持续发展攒后劲儿。

  对于未来发展,老付信心满满:远的太虚了,就说今年吧。建一万栋大棚,打造40万平方米公寓楼,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人均收入7万元……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