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合居”成哈市2+4家庭养老新样本 两家老人同住方便照顾
2013-03-13 09:20:16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13日讯 12日,初春的哈尔滨,乍暖还寒。

  三位老人并排而坐等着看电视

  在哈市道里区爱建紫园小区王雪娟老人的家里,太阳斜斜地照在大客厅,暖意融融,三位老人并排坐在轮椅上,看着电视剧《隋唐英雄》,老人们笑得像个孩子,幸福写在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三位老人来自两个家庭,因为儿女让他们有了割不断的亲情,也因为要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们决定在一个屋檐下度过晚年。合居养老模式为哈市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了新样本。

  为不让孩子操心

  三个老人搬到一处

  “看着孩子们一边上班,一边两头跑照顾我们,有时急得病了都没时间去医院,我心疼啊!所以我提议两家人搬到一起住。”85岁的王雪娟性格直率,“我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很不错。”

  据王雪娟老人讲,她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工作都非常忙”,在住到一个屋檐下前,他们和亲家王艳一家的关系就非常好,经常走动。“王艳今年78岁,是我小女儿的婆婆。2007年,王艳的老伴患病去世了,后来王艳得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很孝顺,都是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她。这时,我老伴也得了脑梗,和王艳一样,吃喝拉撒都得在轮椅上。”王雪娟老人说,这样一来,小女儿和女婿就开始两头跑,我觉得孩子们太不容易了。

  “我是个思想开通的人,既然我和老伴有子女们照顾,也不差亲家一个。”王雪娟老人说,她和小女儿一家商量后,决定把她和王艳住的房子都卖了,然后在爱建小区买个大的,再雇个保姆,这样两家人都方便。“没想到儿女们很支持,合居养老就这样实现了。”

  王雪娟两口和亲家住的房子是一楼,推开门就是小区绿地,进出很方便。屋子有100多平方米,宽敞通透,王雪娟和老伴一间,王艳一间,还有保姆间、杂物间等。

  记者采访当天,碰巧王艳的女儿丁女士来看她,丁女士给妈妈送来了新内衣。丁女士告诉记者,妈妈刚得病时和她住在一起,那时老人情绪不稳定,虽然雇了保姆,但还是不放心,多次出差任务她都推掉了。“哥和嫂子也来回跑,就是为了多照顾妈。现在和王大娘一家住在一起,看着三位老人相处得很好,我放心多了。”

  两家老人合住

  互相理解是关键

  “把老人们接到一起养老,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出矛盾。因为生活习惯、脾气秉性都不同,在一起生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王雪娟的女儿高女士说,“我们提前给老人们讲了道理,住一起关键是要互相体谅。”

  生活习惯不同的老人搬到一起住容易,但真过起日子来却没那么简单和轻松。

  记者采访时,老人们刚吃过早饭,进行完简单的活动后,老人们齐刷刷地把轮椅移到电视前。可刚转到一个台,王雪娟的老伴就喊了起来,原来他不想看那个节目,等转到古装电视剧《隋唐英雄》时,他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还一个劲儿地点头,两位老太则顺从地一起看。不一会儿,王雪娟将轮椅移到窗边,织起了毛衣。“人老了都是老小孩,我才不和他们抢呢,让他们看吧,我正好给自己织个毛坎肩。”王雪娟说,“他俩身体都有病,我就多让着点呗,有时也闹脾气,但互相体谅一下就过去了。”

  说起这个“新家”,王雪娟一脸幸福,“我订了5份报纸,早上我给他俩读报。两会开幕、社区爱心门铃啥的,从国家大事到市井小故事,我都讲给他们听。平时谁难受我也劝,王艳有时睡不好觉哭了,我就拿点儿小饼干、水果给她,她就好了。过几天,这招不管用了,我就再换一招。这几天,她晚上哭,我就给她讲赵本山小品里的段子,她就开心了。”

  “你快看看,她这腿上起了个包。”“你快来给他量量血压。”“这几天吃肉太多,咱们得换换了。”采访中记者看到,三位老人同住一室养老,你帮我梳头,我给你喂饭,互相依靠,其乐融融。

  记者在和王雪娟老人唠嗑时,保姆张亚芳和冉庆山夫妻俩一直在旁边乐呵呵地听着,偶尔给王艳和王雪娟的老伴按按摩,擦擦口水。“两家老人在一起养老,别说在城市,在农村相处得好的也不多。”冉庆山蹲在地板上感叹道。

  冉庆山说,两家老人的儿女都很孝顺,几乎天天都有人来探望,而且买了大量水果和蔬菜,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他们也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自己有工作有孩子,能做到这样挺不容易。三个老人就是三个老小孩,患病后脾气都不好,但不争也不抢,有好吃的能想着给另外两个人留着,让我这个大男人都挺感动的。”

  “2+4”家庭可借鉴

  合居养老成新样本

  每到夕阳西下,在爱建社区里,看到三位老人坐在轮椅上赏花看树聊天的身影,都让小区邻里格外羡慕。“看到这家独特的养老方式,我们社区居民纷纷效仿。”哈市道里爱建社区书记郭蕾说。

  郭蕾表示,爱建社区是新建的社区,辖区年轻人居多,小型家庭也多,所以空巢和独居老人相对老城区小区来说也较多,尤其是一些老人子女忙于工作或长期不在哈尔滨,老人日常照料成了难题,老人独居生活也很孤单。如果像王雪娟家这样,将夫妻双方的父母接到一起合居养老,让老人相互照顾,免去了儿女的奔波,也让老人有个伴儿。

  对此,相关专家也表示,随着小型家庭的出现,合居式养老将成为未来的养老趋势,也是家庭养老的一种新样本。

  “一个三口之家,子女要负担两位老人的照料,疲于奔跑两家,不但带来照料的困难,也很难照顾周全。”作为哈市养老问题的研究专家,哈市社科院研究员姜鸥对于这种合居养老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小型、丁克家庭的出现,使得传统家庭照料的人力资源出现匮乏。目前,哈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首批‘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主力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也让原来的五六个孩子抚养两位老人的家庭式养老的传统模式成为过去,而“2+4”的养老模式凸显,两个孩子要照顾4位年迈的父母。所以在目前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合居养老的形式和模式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不仅让儿女免于奔波,可以更精心地照顾,也让老人们发挥自身互助,身心更融洽,晚年生活更愉快。

  采访最后,王雪娟说,她已记不清自己请了几个保姆了,“反正每次都要麻烦社区的同志”。陪同记者前来的社区主任何丽华偷偷告诉记者,因为太辛苦,这对夫妻保姆也不想干了,让她帮忙物色人选,“现在照顾老人的保姆太难找了,看来完善养老服务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张隽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