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重案真相被DNA点破:让现场证物“说话” 为无辜者洗冤
2013-03-26 14:48: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孙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6日讯 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去年我省刑事技术总队DNA实验室提取并化验了近800起刑事案件嫌疑人留在罪案现场的痕迹,使一起起迷雾重重案件拨云见日。

  一枚烟蒂锁定女纵火犯

  隆冬季节,南岗区某村25名农户家的柴草垛接连被火点着,化为灰烬。这显然是故意而为的系列纵火案,可农村里没有监控设备,火灾现场又是一片灰烬狼藉,侦破工作找不到任何“抓手”。

  没过多久,下了一场大雪。雪停后,村民老张出门扫雪发现了一件怪事。他家的柴草垛上放着一个布包裹,发出一股浓浓的汽油味。包裹上系着一根同样被浇了汽油的细棉线,顺着这根长长的线,老张走到了院墙外,见棉线另一端也系着一个充满汽油味的布包裹,上面还插着三根烟和十多根火柴。

  原来纵火者就是用点燃的烟做火源,用细细的棉线当导火索,准备点燃村民院子里的柴火垛。突降的大雪压灭了原本点燃的香烟,老张家的柴火垛才幸免。这几支香烟被送到了DNA实验室。“纵火者为一名女性”,这个结果让所有办案人员大为吃惊。最终,35岁的周某被传唤到派出所。原来,周某在村里开了3年食杂店,前段时间,村民宋峰(化名)也开了一家食杂店,周某失去很多客源。她记恨光顾宋峰家食杂店的村民,这才决定纵火报复。

  酒驾验血破获连环盗案

  除了能验证单独个体的“身份”,DNA技术还能合并连锁案件的信息。

  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短短5个月时间里,牡丹江市某高档居民小区接连发生了52起入室盗窃案。嫌疑人都是通过攀爬、打破阳台玻璃的方式进入室内。52户家庭累计被盗财物达130万余元。一时之间,小区的业主无不担心害怕。从现场的足迹和残留在玻璃碎片上的血迹判断,这是同一名男性所为。然而,小区没有监控,也没有人拿被盗物品去销赃,系列盗窃案件陷入僵局,直到三年以后,事件才柳暗花明。

  2010年3月,在省公安厅刑事技术总队对公安监管部门所采集的违法犯罪人员DNA样本进行数据录入时发现,2009年8月21日,因酒驾被警方验血并行政拘留的李某的DNA于牡丹江系列入室盗窃嫌疑人留在破碎玻璃上的血迹DNA完全吻合。

  很快,李某就在海林市落网了。4年悬案终于尘埃落定。

  失主丢车又被误认撞死人

  除了锁定刑事犯罪的真凶,DNA还帮无辜的交通肇事疑犯洗脱罪名。

  深夜,香坊区一条没有路灯的街道上,一辆微型面包车疾驰而过,迎面撞上同向行走的赵某,车没站住,一打舵又撞上了路边的一棵大树。面包车发动不了,男司机溜下了车,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次日凌晨,赵某被人发现时早已断了气,一旁被撞毁的肇事面包车上还挂着斑斑血迹。根据车牌照号码,车主刘非(化名)自然被锁定为肇事逃逸的嫌疑人。可当警方找到刘非时,他却称他是早上起来后发现爱车丢失,刚刚向110报了案。警方调查了几名有可能接触到刘非车钥匙并开走他车的几个人,均一无所获。

  “肇事现场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微型面包车主见自己撞死了人,就故意编造出汽车丢失的故事,还用报假案的方式迷惑警方调查。”交通事故受害人家属产生了不满和质疑。警方也认为,面包车先肇事,车主又报警称丢失,实在太“巧合”。一时间,刘非成了众人唾骂的肇事逃逸者。面包车仪表盘上的一滴血让案情浮出水面,这极有可能是肇事者受伤留下的血迹。经过DNA实验室的化验,车上的血不是刘非的。根据DNA数据库比对,血迹属于张某,他有过盗窃前科。张某深夜偷了刘非的车,刘非次日上午才发现。刘非洗清了冤屈。

  染色体排查家谱

  DNA不仅是每个个体的“身份证”,还可以从中知晓家族“血统”。某姓家族爷爷、叔伯、表兄弟,他们的Y染色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家系排查”为寻找真凶带来了很大便捷。

  佳木斯某村70岁村民郑方(化名)在家中被杀,生前还被强奸。村子闭塞,少有外人来,警方断定这可能是同村或者相邻的外村人所为。这个范围里有近万人口,具备作案条件的男性有4000人之多。DNA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家系排查”法。农村里村民沾亲带故,几个村子万余名村民加在一起不过317个家族。警方拿着这317个家族男性个体进行化验,老姚家的染色体与死者体内精液的染色体吻合。

  除去襁褓中的婴儿、外出务工的壮汉,躺在病床上的老者,姚姓家族有8名男子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最终经过比对,姚一(化名)血液中DNA的分型与疑犯完全吻合。原来,事发当天,姚一喝多了酒,走进郑老太家。看家中只有她一人,便起了淫念强奸了郑老太。可是都是同村的邻居,郑老太认得姚一,担心事情败露,便将老太掐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