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候鸟归 舞出界湖醉美春光
2013-04-01 10:01: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剑风 孙伟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1日讯 3月28日清晨,一场阵雪将兴凯湖湿地装扮得尤为壮丽。大片大片的芦苇、树林与湖面上空,不时掠过“一字形”、“人字形”甚至云团般的群鸟,绵延上百公里;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好像一大家子在聊天说事,让寂静了一个冬天的兴凯湖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苍鹭群舞。宋传军 摄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日益增强,使兴凯湖成为“候鸟的天堂”,由此也促成了每年一度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的诞生。

  打造鸟类迁徙的“能量驿站”

  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山寒水瘦,草木凋零,此时一批批到南方越冬的候鸟,已开始了北返的漫长旅行。这些翻山越海、远道而来的精灵,所到之处,莫不给荒凉的湿地、灰色的原野平添了悦耳的天籁、盎然的生趣。

  松阿察河口位于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是兴凯湖唯一的出水口。河口水面为春季迁徙鸟类停歇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处,兴凯湖因此成为亚洲鸟类迁徙最东一线的重要通道,这里是每年早春鸟类迁徙经停的加油站,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每年都在松阿察河口进行观测。据记录,各种鸟类高峰日迁徙量达6000多只,形成了兴凯湖又一道最为独特而壮观的万鸟云集的自然风景线。

  为候鸟投放鲜鱼食料。李振宇 摄

  候鸟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风景——鸿雁传书的千古佳话,惊弓之鸟的传神成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美妙诗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温馨童谣,“布谷布谷,插禾种谷”的农谚……打开记忆的闸门,就不难发现,这些可爱的鸟儿,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咏、村姑农夫的演绎,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寄托着人们的情感,温润着人们的童年,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成为人类名副其实的老朋友。

  它们钟情这里的春天,才从遥远的国度翩翩飞来,年复一年。而与鸟儿们史诗般的迁徙息息相关的湿地,也是如诗之地,代表着生命的另一种境界。

  为了让候鸟平安顺利迁徙,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人员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努力。3月20日,有5000多只大雁来到白鱼湾乡长林子村三组,早上5点多钟,就有管护员开始投食,负责这片区域的管护员张勇起、王铁华在村路两端站岗放哨,禁止任何车辆行人从这里经过,避免惊扰雁群。

  每年春天,几十万只由日本诸岛、朝鲜半岛以及长江中下游而来的迁徙鸟路经这里被“奉为上宾”。为了让迁徙鸟获得充足的食物,兴凯湖管委会在候鸟到来之前,就准备好大量鸟食,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为鸟类捐食,共同为鸟类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他们在候鸟迁徙的集中地进行投食,保证迁徙到兴凯湖的候鸟都有充足的食物补充能量,努力把兴凯湖打造成为候鸟迁徙的“能量驿站”。


  夕阳西下候鸟回归。周军 摄

  护鸟长效机制成鸟类的“庇护所”

  灵动的候鸟,赋予了兴凯湖湿地以灵魂。只要鸟儿们扑楞楞地飞起来,你就不会怀疑这个春天的温暖。

  持续月余的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就是一个爱鸟护鸟季。

  3月21日,保护区科研所所长刘化金在白泡子口监测到1.5万余只的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群。

  温度、风速、风向、天气、种类、数量、发现鸟类的时间……这些数据一一提供给国际组织机构和国内相关部门。

  2012年,兴凯湖流域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鸡西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绿色发展战略后树立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关乎兴凯湖、穆棱河的生态改善,也关乎整个鸡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推动鸡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推进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科研等,积极从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等争取大湖湖岗保护专项资金,完成了护岸坚固治理工程。实施了绿化工程,植树造林5万株,育苗7万余株,固土护坡1千多亩。实施了小湖生态修复工程,放养食草鱼苗2.6万斤;去年,对小湖绿藻重点发生区域泼洒生石灰40吨进行预防,有效遏制绿藻的出现。

  保护区现有9个疫源疫病及鸟类迁徙监测点。从2002年始,兴凯湖保护区的鸟类迁徙调查工作,成为兴凯湖保护区科研所的常规工作之一。2002~2012年,连续开展了11年兴凯湖春、夏、秋三季鸟类监测,共记录迁徙鸟类数量达450万只;新发现鸟类103种,目前鸟类名录达238种。国家Ⅰ级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9种;国家Ⅱ级有鸳鸯、大天鹅、白枕鹤、雪鸮、游隼等37种。其中21种列入国际濒危红皮书。

  中俄专家联合观测候鸟。胡管局 摄

  继续加强野生鸟类栖息地建设,今春,保护区工作人员已在龙王庙核心区为东方白鹳搭建人工巢穴20多个。近两年来,以这种方式对东方白鹳进行了成功招引,使兴凯湖湿地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已达96只,成为我国第一大野生东方白鹳栖息繁殖地,保护了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不断加强鸟类科研环志工作,近年来,多次在日本、韩国等地发现兴凯湖环志鸟类。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站和野生动物饲养基地。开展了鸟类救助工作。与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合作,成功救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金雕2只和白尾海雕1只,并在“爱鸟周”成功放飞。

  2010~2012年,兴凯湖中俄科研合作体系建立以后,先后开展了四次鸟、鱼类联合调查,调查区域占中俄保护区面积的60﹪以上,共调查鸟类210多种,鸟类数量达30多万只。召开了四次鸟、鱼类研讨会,签署了《中俄兴凯湖国际(跨界)自然保护区鸟类联合监测会议纪要》。共同修订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鸟、鱼类名录,进行了中﹑俄兴凯湖科研文献交换,为中俄以后大型科考提供合作基础。完成了《中﹑俄兴凯湖保护区宣传画册》(中﹑俄﹑英文)终稿。完成《中﹑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名录》修订稿。建立了中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水鸟联合统一监测平台。

  建立护鸟长效机制,加大鸟类保护力度,兴凯湖管委会根据保护区几年来生态保护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以及鸟类保护的严峻形势,积极组织保护区内的农场、乡镇、部队等社区单位联合开展鸟类保护执法监督工作,严厉打击春季鸟类迁徙繁衍期间猎捕、毒杀鸟类违法犯罪。同时,在周边社区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摆放流动宣传牌等,加强社区居民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为形成强大的监督保护能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意识,兴凯湖管委会还在保护区设立了有奖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奖励机制。


  给东方白鹳拴环志。胡管局 摄

  东北亚最大鸟类繁衍生息的“安乐窝”

  在兴凯湖湖岗北侧有一道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观,临近下湖水边的高大树木上,搭满了数以千计的苍鹭巢,是东北亚最大的野生苍鹭园。据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多年统计,每年在这里出生的小苍鹭多达数千只。几乎是同一时间,小苍鹭破壳出生,一起蹒跚学走,一起翩翩欲飞。每当太阳初升之时,白鹭出巢觅食,舞姿翩跹,翠绿的枝头点缀着千点白羽,“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在朝霞的红色光环映衬下,展现出自然、美妙、和谐、温馨、浪漫而瑰丽的图景,而每当夕阳西下,保护区上空万鸟归林,一行行白鹭划着优美的弧线,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犹如奔赴盛宴,从四面八方返巢。这些都是兴凯湖独有的如诗如画的自然画卷。

  展翅欲飞、呷呷欢叫,一片片数以千计的野鸭聚居小兴凯湖面。方圆17万公顷的湿地,丰富的食物资源,优良的自然环境,为野鸭的繁殖生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统计,每年在兴凯湖出生的鸭雏超过10万只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凯湖是最难得的野鸭及众多鸟类的“乐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当之无愧的东北亚最大的野生鸭类繁殖地。

  静静的湖面里,藏着许多珍奇鸟类,人们到此都会睁大眼睛随时准备“掠景”。湿地观生态鸟,是游客的一大乐趣。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对当地的小学生进行鸟类科普教育。李振宇 摄

  集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兴凯湖观鸟平台,是小兴凯湖湿地观鸟的标志性景观,其造型似展翅的天鹅,总建筑面积3451平方米,广大游客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近距离观赏多种国家珍贵保护鸟类,尽情享受兴凯湖优美的自然风光。

  这种人与鸟和谐共处的梦,在鸡西已经实现:夏天乘船游小兴凯湖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汽笛声呜呜作响,多只红嘴鸥、银鸥却紧跟着船盘旋。揪下一小块面包,扔在水面上,打头的鸟儿迅速一个俯冲,就把面包叼在了嘴中,并欢快地鸣叫着。拿出手机,想拍一张照片,它们也似乎看明白了,非常配合地摆了个帅气的造型。

  一位鸟类研究专家说,鸟儿有着自己的语言,一个地方的好,它们也会口口相传。好的地方,来的鸟就会越来越多。

  兴凯湖国家级保护区正在努力“变”得更好一些,好让全世界的鸟儿们都知道,在中国的东北角,有个叫作兴凯湖的地方。那里,可以是它们永远的家。


  记者手记

  点亮希望

  每年春季,是候鸟回归的时候。人们满怀希望,翘首以盼。兴凯湖是亚洲鸟类迁徙的一条重要通道,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自然规律。今年的兴凯湖观鸟节,我们又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鸟儿在天空飞翔,又能举起相机,记录下鸟儿欢快的瞬间,心情特别爽朗。

  一位鸟类专家说,候鸟回归的数量,最能体现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鸟类,重要的是要保护好鸟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好人类现代工业文明中,尚未被开发破坏的生态环境。在鸡西,这个掌管着兴凯湖生态命运的城市,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各种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陆续出台,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兴凯湖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座城市为之欢呼。对于鸟的爱护,联合执法打击猎鸟者、人工筑巢播撒食物、鸟类环志等一系列工作正在进行,每一次付出,都是在构筑一种希望。

  假如有一天,鸟儿改变了迁徙的路线,不再回来,每个人心里将是空荡荡的,生活中总会感到少了一份希望。爱惜鸟类,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是我们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的希望。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30日至4月30日,鸡西市委市政府主办首届“2012黑龙江·鸡西兴凯湖国际春季观鸟节”。域外鸟类专家、观鸟协会、新闻媒体、俄罗斯及国内摄影家云集兴凯湖,欣赏从远方迁徙回来的鸟群。本次春季观鸟节主题是候鸟天堂、生态家园、活力鸡西。观鸟节期间举办了鸟类科普展、鸟类摄影展、爱鸟宣言签名活动、鸟类专家现场咨询研讨、兴凯湖徒步观鸟穿越活动等。

  今年的候鸟从3月中下旬陆续飞来,为保证迁徙到兴凯湖的候鸟能够补充足够的能量,今年的观鸟节活动组首次准备了大量的鸟食进行投放,确保兴凯湖成为迁徙候鸟的栖息家园和能量驿站。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优美,资源独特,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候鸟迁徙的大通道。每年都有数十万只候鸟从千里之外飞临这里“团聚”,使得这里成为三江平原候鸟迁徙的“驿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