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机关干部倡行节日新风 绿色文明祭奠渐入民心
2013-04-08 10:40:21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田波 于大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8日讯“网上祭祀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无论身在外地的,还是在本地的都很适用,不仅可以献花,还可以写一些对亲人哀思的话语,表达对先人的一种情怀,而且文明、低碳、环保、绿色。”说起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市政府办机关干部秦伟颇有感触地说。

  3月20日,市直机关工委向各机关单位发出通知,对文明祭祀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26日他们组织100余名党员干部在新玛特广场参加全市“我们的节日·文明之约”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党员干部签名,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引导市民文明祭祀。同时,各机关单位积极参与,纷纷响应,带头行动,给全市人民做出了榜样。

  市发改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白金玉在谈到我市清明节开展的文明祭祀活动时表示,“焚香烧纸”的祭祀习惯危害大,易发火灾、污染空气、破坏环境、阻塞交通、浪费资源,这与我们城市文明进步极不协调。因此,改变旧习,树立新风,文明祭祀势在必行。同时,还应大力提倡厚养薄葬。

  祭奠缅怀为我们这块土地抛洒热血、献出生命的先烈,拜一拜我们的先辈和故人,每逢清明,我们思念的线拉得很长,祭祀活动的气氛很浓。

  这个清明节,延续了几千年的旧习俗能否革除?文明祭祀的新风尚能否树立?这既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拷问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焚烧祭祀依然存在

  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厚养薄葬的观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但“白色消费”市场仍然存在。

  过去,每逢清明,我市各条街道的十字路口往往都会出现大批的焚烧冥币、纸钱的市民。火星、纸屑上下飞舞,刺鼻的烟味迫使行人、车辆绕行。而第二天一早,道路上满是烧纸后残留的灰烬。这些灰烬很难清扫,风一吹满天飞,环卫工人要付出比平时多一倍的劳动量。而冥品摊点上则是种类齐全,除了正常的烧纸外,五花八门的“冥国银行”的钞票,金灿灿的元宝等应有尽有。

  祭扫方式在悄然改变

  虽然焚烧祭祀依然存在,但在采访中欣喜地看到,今年的清明节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在告别烧纸钱、送祭品等旧俗,选择送菊花、康乃馨等鲜花进行祭奠,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正成为主流。

  4日上午,记者在四丰公墓发现,与往年相比,前来祭祀的市民中,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以敬献鲜花的方式表达哀思,以往烧纸、烧冥币等污染环境的传统祭祀方式正逐渐萎缩。除年轻的市民外,不少老年人也一改往年烧香烛纸钱的祭祀方式,改用鲜花上坟祭奠。正在给亲人上坟的杨先生说:“只要心意到,鲜花也传情。”

  据墓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天来公墓祭祀的市民很多,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是,前来扫墓的市民很多都采用了鲜花祭祀,这种方式不仅清洁卫生,还不会出火灾等安全事故。

  受文明祭祀新潮流的影响,我市各大花店纷纷瞅准商机,早早备足货源迎接祭祀高峰的到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花店发现,平时摆在显眼位置的红玫瑰、郁金香等都已换成了菊花、百合等素色花。“我们几周前就开始为清明节的生意做准备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用鲜花祭祀,方便又环保,随着清明节的临近,花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这次足足备了七八万块钱的鲜花,不过看样子等不到清明就要销售一空了。”一位店主告诉记者。

  鲜花供不应求,让很多花店都始料未及。4月4日早,记者在一家花店看到,来购买鲜花的市民络绎不绝,刚刚到货的菊花、康乃馨等鲜花成为大家抢购的主要目标。一位买花的市民告诉记者:“他已经跑了好几个花店了,结果都被告之鲜花已经售罄,好不容易在这里买到鲜花。”


  追思前贤缅怀英烈

  追思、怀念、寄情……清明节总会让人对逝者生出长长的思念,各种祭奠活动正是表达人们这种思念之情的“心灵仪式”。千百年来,这种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在这种仪式中,传递着亲情,传承着文化。更让人感动的是,今年的清明节,人们除了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感恩,更把感情投向了烈士。

  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来西郊烈士陵园祭扫,而今年清明节前来祭扫的人数更多。过去每年以单位、学校等有组织地前来祭扫者居多,今年自发前来祭扫的人群很多。

  烈士陵园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些年市民来陵园祭扫的情况可以看出,几年来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观念在不断地转变,如今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已经成为了主流。”

  很多学校将祭扫烈士陵园作为传统教育的项目之一。一些组织者表示,革命先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虽然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永垂不朽。我们来祭扫,就是要他们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感谢。

  文明祭祀寄哀思

  3月26日,由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共同发起的“我们的节日·文明之约”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引导市民采取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42处50个文明祭祀鼎正式“上岗”。

  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对于这次主题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市民都表示称赞和认可,排队烧纸,文明祭祀已经成为了主流。市民们表示,这次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用一种极为人性化的方式来引导祭祀习俗,既尊重了百姓的传统风俗,又让文明之风劲吹。 据了解,市民对今年倡导的“文明祭扫,安全清明”这一主题都积极响应。根据国家统计局佳木斯调查队对150户市区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市居民在祭祀观念上已逐渐由“传统的祭奠方式向文明祭祀方式”转变。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75%的居民推崇鲜花祭奠,他们表示在今年的清明节,将采取到殡仪馆、墓地用鲜花和果品祭奠的方式缅怀已逝的亲人。

  新生的“网络祭奠”方式也正在悄然兴起,在受访者中,有10%的居民表示将通过网络的方式,祭奠亲人。如在网站上为已故亲人建一座墓碑,供奉鲜花,或写一篇祭文、纪念性的文章等寄托哀思。从调查看,采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是中青年人。尽管这种方式刚刚兴起,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科学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一祭奠方式势必成为流行的祭奠趋势。

  心中有祭奠,何必纸与火?思忆依然浓郁而绵长,采取的方式却更加清新而时尚。这个清明节,在有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人采用文明祭奠方式,身体力行地还清明节以本来的“清”和“明”,把“一样的清明”变成“多样的文明”,丰富了清明的文化内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