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专家研究发现胖墩更易得“心病” 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
2013-04-10 09:35:0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0日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胖墩”已不足为奇。哈医大医学心理学教研室针对单纯性肥胖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行为心理损坏进行多年深入研究。课题研究负责人杨艳杰教授向记者表示,肥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别让肥胖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遗传、环境导致肥胖

  调查发现,遗传和环境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两大主因。父母都是肥胖者,80%的孩子会同样发生肥胖。父母中,如果一方是肥胖者,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是40%。父母均不是肥胖者,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是9-14%。

  吃得多、运动少是孩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这仨年龄段最易发胖

  肥胖在人的一生中会出现三个高峰期,成人期的肥胖约有1/3起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儿童期发生肥胖延续至成人期的,比成年期发生肥胖者更易于产生情绪紧张和心理障碍。10-13岁的肥胖儿童成年后,其中88%女性、82%男性依然肥胖。12-18岁的初高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最容易发生肥胖。

  肥胖学生做事易“出格”

  课题组在我市随机抽取了3所初中,选取385名体重超重的学生,及386名正常体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分析。肥胖组行为问题发生数52例,占13.5%,正常组行为问题发生数为34例,占8.8%。

  胖孩儿很烦恼

  “肥胖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肥胖儿童自信心不足时大多会出现悲伤、孤独和紧张等情绪,越来越不合群。”杨艳杰教授告诉记者。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不会胖

  不过量进食、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是肥胖儿童的预防原则。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谷类在每日食物摄入量中占33%左右,蔬菜水果类占31%左右,蛋肉鱼类占20%左右,奶豆类占12%左右,油脂类占4%左右。

  “身心”同治更健康

  杨艳杰教授提出,中学生减肥需要学校、家庭、政府的三方配合,并加入适当心理干预治疗,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会加剧中学生肥胖的进一步发生。

  在指导中学生减肥的同时,要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建立信心,改善社交技巧,并需要同伴或集体的支持和鼓励。对已出现行为偏离和情绪问题的学生,应该到专门的心理门诊进行治疗,或到学校和社区聘请心理医生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让他们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消除紧张的方法。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