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1日讯 4月9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记者跟随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人员来到农药化肥销售商店,为张永华所售农药建立购销档案,经核查,他今年进的农药都符合国家标准。“东西好,自然不愁卖。”他信心满满地说。
新安街、西四条路附近是农药化肥销售集散地。由于今春气温偏低,雨雪较多,大部分农户还没有开始春播,因此,前来选购农药和化肥的农户并不多。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药商店老板张永华认真地填写着“2013年农药化肥经营企业调查表”。表上详细列出商店所售农药名称、生产企业、登记证号、生产日期等多项内容。农技总站的李杰一边查看张永华所售的农药,一边将农药商品信息输入随身携带的电脑,并与“中国农药信息网”所存信息比对。很快,农药的“身份”便显示出来。
“春耕护农维权行动”,除了要调查农药进货信息,登记备案,还要将每种品牌的农药信息,与国家管理部门的标准比对,不合格、不合规的农药坚决不许现身,并要详细掌握农药的“来龙去脉”。
张永华的农药商店已经经营五年了,农药管得严他特别高兴:“哪个该卖,哪个不该卖,有专家上门指导,能保证我的店里卖的都是合格品,这不仅是为农民着想,也是为商户负责。”
农技人员介绍说,今年有33种高毒农药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还有19种农药限制用于果蔬作物生产,因此他们将两张绘有相关内容的挂图张贴在各家农资商店显眼处。另一家商店的魏经理感慨地说:“农技人员勤上门,农药知识才能得到普及,只有高毒农药宣讲到位,才能保证用药安全。”
在一家农药店内,农技人员发现摆售的农药标签不规范,登记的作物适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而标签的另一侧标示适用于水田、旱田大田作物,前后所述不相符,违反了国家农药标签管理办法和农药管理条例,当即责令商家将全部药品下架,不允许继续销售,等待进一步处理。一位采购农药的农民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他咂巴着嘴说:“管理部门管得严,农民用得才放心。”
农技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他们会把选购农药化肥的知识送进全市的五十多家农药化肥销售店,为各家经营的农药建立档案,纳入到农技管理系统。而且还要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化验抽查农药质量,保证农民春耕生产用上放心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