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2日讯 每天下午四点,在克东县玉岗镇忠良村鹤鸣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都会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奶牛悠闲地走出牛舍走进榨乳站,然后在自动榨乳机前自动排成两排进行机械榨乳,不到一分钟时间,新鲜诱人的牛奶就开始在透明的制冷奶罐里涌动,自动计数器上的数字同时飞快地跳跃,在这儿不用任何人工操作,奶牛就能与机械默契配合,而养牛户则是坐收可观的利润。
玉岗镇忠良村是克东县奶牛生产基础较好、发展步伐较快的奶牛生产大村,奶牛产业是村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在2008年以前,村里的奶牛养殖都是一家一户散养,采用手工挤奶或手推式小型榨乳机榨奶,养殖规模每户在三五头,大户十到二十头,养殖效益每头三千元左右。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使乳品行业的所有链条遭遇重创,奶牛养殖也不例外。企业不收购用手工挤的散奶,要求奶牛必须进入机械化榨乳站进行榨奶,农民养殖奶牛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分散养殖出现的技术难题和利益困局使养殖户清醒地认识到,各自为战没有出路,只有化零为整、走规模养殖的路子才能争得话语权、获得高效益。2010年6月,鹤鸣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作为第一批入社的奶农,樊祥俊对入社之初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入社的奶农全村只有5户,入股形式是以奶牛进行入股,当时我们心里都没底,但县里和镇里领导多次到村里给我们讲成立合作社的好处、讲外地的成功经验,畜牧部门同志还带我们到大庆去看了一趟,最后我们下定决心,加入合作社,结果是真赚了。以前散养奶牛产奶也就在4吨到4吨半左右,入社以后,奶牛产奶达到了6吨到6吨半。”
奶牛养殖合作社改变了传统的单户散养的模式,集中养殖使饲养区和挤奶区完全分开,奶牛在卫生舒适的环境下产奶,牛奶在全封闭系统中收集,既增加了牛奶的分量,又保证了牛奶的卫生质量,鲜奶销售价格由每吨3000元提高到4000元,是普通鲜奶价格的1.4倍。同时奶牛养殖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大大提升,有效解决了小养殖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实现了物资有保障、防疫有指导、养殖有计划,销售有渠道的良性运作,形成了合作社与社员的共赢局面。
尝到了甜头的奶农,进一步坚定了发展奶牛入社的信心。在典型示范带动下,更多的奶户加入了合作社。鹤鸣鹤翔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利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5户奶农发展到现在的入社奶农60户,有存栏高产奶牛360头,2012年向飞鹤乳业交售鲜奶1968吨,实现利润270万元,入社成员平均分红4.5万元。”
近年来,克东县依托龙头企业飞鹤乳业的强劲带动,不断提升奶源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水平,打出了“乳业强县”的大旗。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奶牛养殖合作社已经成为这个县奶牛生产经营的全新模式,合作社的规模化、标准化运行,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服务龙头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采访中,克东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周佩东介绍,自2008年克东县第一家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至今,全县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了56家,入社养殖户达到47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