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中俄异邦笔友一句约定 坚守了整整半个世纪
2013-04-15 09:53:59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李军 李夏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5日讯 50年前,一对中俄女孩,异邦笔友,书信往来结友谊,为了一句约定,竟坚守了整整半个世纪!50年中,两个国度,茫茫人海,线索皆无,为了这个约定,双方坚持不变,千方百计寻找对方!2013年3月15日,黑河电视台,一对从未谋面、但牵挂了半个世纪的异邦姐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一个求助电话一对少女的照片

  引起社会关注去年9月的一天,黑河电视台的《俄罗斯视窗》栏目接到俄罗斯打来的一个求助电话。电话来自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卢春月替她的学生妮娜求助媒体。

  究竟何事求助?1962年,妮娜与中国女孩邓淑桦通信,相互交换照片,14个月后,两人的联系中断,整整50年,杳无音信。如今的妮娜已经进入花甲之年,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友……

  邓淑桦和妮娜的照片发来了。照片中两个甜美的少女,似乎静静凝望着对方。50年,世事变迁,从妙龄少女到花甲之年,没有一点线索,凭着一张旧照片找人,如同大海捞针。

  卢春月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线索,邓淑桦的照片下面印着一行字——北安国营摄影社。

  《俄罗斯视窗》编播了《一定找到她》在节目中连发7期。热心的观众纷纷致电询问、关注、提供线索……

  与此同时,公安、社保等部门积极参与,搜寻范围从黑河到北安,从逊克到孙吴,不知有多少人在奔走、找寻。很快,找到了六个邓淑桦,她们名字相同,年龄相仿。然而,希望之后,是深深的失望,她们都不是妮娜要找的邓淑桦。

  邓淑桦,你在哪里?

  一则寻人启事一声深情的呼唤

  引发网络搜寻一晃两个月过去了,邓淑桦仍然杳无音信。难道她离开北安了?11月20日,黑河贴吧,一则帖子引人注目——《俄罗斯老人寻找中国老朋友》。帖子后面,是两张老照片——两位中俄少女。最让人感动的是,淑桦照片后面有两行字迹,清晰可辨:“敬赠亲爱的朋友妮娜祝友谊长青永远留念1962年12月6日。”1962年~2012年,整整50年。众多网友跟帖,“感动”、“感人”……有人感慨万千:“这才是友谊”、“真诚友谊,不分国界,不会被时间冲淡”……

  网友吴一杞将该帖发至北安贴吧,网友开始新一轮的寻找。然而,不知为何,邓淑桦迟迟没有现身,人们失望至极。今年2月3日,孙淑华——邓淑桦的学生看见了这个帖子,她立即与老师联系……


  邓淑桦找到了!

  一个庄重的承诺一个美丽的约定

  坚守半个世纪1962年春,北安中学接到几封国际信件,有一位前苏联的小朋友妮娜有个心愿,想结交中国笔友。

  俄语课代表——17岁的邓淑桦入选。两个不同国度的少女开始借助笔墨,抒发理想,畅想未来,彼此祝福,深情问候。写信,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项有趣、有意义、难以忘怀的事情。她们彼此交换照片,双方约定,毕业之时两人相见。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过去了,距毕业时间越来越近,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可不知为何,邓淑桦发出的的信被退回,上面写着“查无此人”。妮娜去哪里了?她又寄去第二封,其结果依旧。

  那段日子,邓淑桦心里空落落,妮娜那双漂亮的大眼睛,常在她眼前晃动。一年多的通信,妮娜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此后,邓淑桦每逢读俄文,便想起妮娜;有人谈及苏联,她也想起妮娜。

  邓淑桦毕业后,赴外地工作。先后去过40多个国家,其中两次赴俄。1994年,邓淑桦来到莫斯科,求助《真理报》寻找妮娜,未能如愿。当天,她漫步红场,内心无比惆怅,此时此刻,如果妮娜相伴,该多么好!然而,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愿望。邓淑桦深知,由于年代久远,这位异邦姐妹,即便擦肩而过,也不会相认,即便不期而遇,也形如路人。

  同样,妮娜也在思念邓淑桦。当年,她们的通信被迫中断,信件被没收。值得庆幸的是,邓淑桦的照片,夹在作业本里得以幸存。

  妮娜的经历很传奇。她早年当过职业自行车运动员,驰骋赛场;后来成为自然疗法大师,媒体多次报道,名噪一时。有人专程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赶赴俄罗斯,就是要一睹妮娜真容。

  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妮娜一直无法忘怀中国姐姐。淑桦,你还好吗?她向多家媒体求助。莫斯科电视台、阿州电视台、世界周刊、中央电视台,甚至投书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遗憾的是,均未能如愿。

  妮娜原本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工作。为了离邓淑桦近点,再近点,三年前,她与爱人举家搬到布拉戈维申斯克。

  妮娜与丈夫廖尼亚青梅竹马,小学、中学均在一个班。当年,妮娜与邓淑桦通信,他是历史的见证人。他们夫妇都有浓浓的中国情结。在布市建筑工地,有很多中国民工,衣着陈旧,妮娜将一包包服装,放在工地边,由民工自选。几年间,她捐赠200多件。

  廖尼亚是位退役军官,也想帮助中国人。他开着车,满大街逛,看见中国人有困难,就出手相助。一次,有位中国司机被撞,是对方的过错,交警赶到,廖尼亚怕中国司机吃亏,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事后,他还宴请中国司机,为之压惊。

  妮娜有个学生,在海关工作。她常叮咛学生,对出入境的中国人,要友好、要礼貌,“我有个中国姐姐,你们对她的‘家人’要友好。”

  妮娜常举着邓淑桦的照片在海关痴痴的守候。她不断地询问身旁的中国人,“你见过这个人吗?你认识她吗?你知道她在哪里吗?”

  为了邓淑桦,妮娜报考了布市孔子学院,给自己取了中文名——邓淑桦。她刻苦学习汉语,一年后,可以简单地用汉语对话。去年9月,她找到孔子学院院长,道出了50年前那个约定。

  今年2月3日,找到邓淑桦的喜讯传来,妮娜喜极而泣。相隔半个世纪,姐妹二人终于通话了。妮娜举着话筒,热泪夺眶而出:“淑桦,是你吗?”对方没有回应,远在北京的邓淑桦,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一个亲切的拥抱一次深情的凝望

  真情感动众人3月15日,黑河电视台。一场期盼50年的姐妹相会,在无数人的关注下、祝福中开播。

  妮娜在电视大厅焦急等待,镶着她和邓淑桦照片的相框,紧抱在怀里。刚下飞机的邓淑桦,一路上,不停捡拾着生动的记忆碎片,兴奋地回想着,说个不停……

  到了,到了……邓淑桦三步并作两步,“妮娜!”“淑桦!”两人忘情地尖叫起来。

  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昔日的花季少女,已步入人生的耳顺之年。她们彼此深情凝望。岁月可以冲走一切,可冲淡不了她们之间的友谊;时光带走她们年轻的容颜,可带不走彼此的真情……

  她们激动得语无伦次。妮娜抚摸着姐姐头上的白发,动作轻柔,为了这一刻,她昼思夜想,盼望了整整50年;邓淑桦久久凝视着妹妹,目光慈爱,为了这一刻,她魂牵梦绕,期待了整整50年。她们用汉语、用俄语,亲切地交谈着,诉说着彼此的思念。

  电视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观众反映,她们的故事令人动情……

  爱辉区二轻局退休干部刘洪英说:“太感人了,中俄友好,是两国人民的愿望。”19岁的科仙妮亚动情地说:“太神奇了,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我理解她们的友谊,因为我也有这种感受。2012年,我到黑河留学。中国朋友对俄罗斯人非常友好,教我们汉语,陪我们散步,还帮我找了份弹钢琴的工作。我在黑河免费教14名中国学生滑冰。我喜欢黑河,我爱中国朋友。”55岁的维拉,退休前是医生。她说:“这个故事表明,两国人民有共同的心愿,就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和女儿都有中国情结,我们都热心学习汉语,我女儿已经在黑河留学。

  黑河一中高三12班学生姚瑶说:“我为她们的友情而感动,一份友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经历50年的洗礼化作真诚,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容易,足够证明:友谊会地久天长。”

  妮娜和邓淑桦相约,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北京“第二次握手”。游览北京之后,妮娜还要携淑桦赴俄罗斯旅游。 这个美丽的故事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中俄友谊将世代传承,中俄友谊之花将漫山遍野。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