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7日讯 去冬今春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使眼下很多低洼农田“不见土壤只见水”。来自市水务和气象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哈市各区、县(市)普遍偏涝,本月上旬气温位居有气象记录以来第四低,受此影响本月旱田和水田耕种均需向后推迟7到10天左右。
降雪多不是受涝唯一原因
与南方一些地方旱情严重不同,省内去冬今春以来雨雪天气频繁,哈市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一倍多。不过雪大雪频并不是今春偏涝的唯一原因。
特殊气候条件形成的“初冬雨入土”和“整冬雪封地”也是今春偏涝的原因。市防汛办负责人说,往年入冬后,积雪直接落在地上很少融化,雪下农田含水量并不大;而且,冬季大风劲吹使农田土壤裸露,降雪产生的土壤水量也较易挥发。因此几乎每年开春后,哈市都需要组织农田抗旱。
但去年入冬前后,多次降雨增加了土壤墒情,进入冬季后大风较少使农田一直被积雪覆盖,原有封冻墒情更无法释放,近期大量积雪再次融化,由此导致农田迅速进入“浸泡”状态。
不只是旱田,水田也涝
市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全市上旬平均气温为0.5℃,比历年同期低3.7℃,位居历史同期第4低,前3位分别是1984、1972、1966年。
目前哈市除市区外,各区、县(市)普遍偏涝。市水务局最新统计,全市偏涝耕地共计635万亩,占全市农田面积1/5以上,这其中有旱田,也有水田。
据市灌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入冬雨雪频繁,大量稻梗被弃农田。今春这些稻梗被水浸泡,运输机械无法进田处理。而且,农民育稻苗所需的苗床土为干土,眼下也很难找到。因此,今春水稻及旱田作物耕种均需向后推迟。
近期,市水务部门已组织各地通过清挖农田排水沟、在明水地块用水泵抽水等措施降低涝情,目前全市共完成沟渠清理289公里,完成农田排水4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