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天23时睡觉、次日3时起床学习,到现在每天能多睡3个小时;
从每天跑步行进,午饭只有3分钟时间,到变跑为走,终于可以坐着吃完一顿午饭……
“发条女孩”的故事见报月余,17日记者回访苏玉双,在她澄澈的双眸中,读出她对生活点滴变化的感恩与期许。
东北网4月18日讯 对于别人对自己敬老、爱亲的赞美,小双说:“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我只是做天下女儿该做的事而已。我觉得现在生活已经很好了,我和妈妈都很幸福。”

小双(右二)和同学在一起。葛晓琳摄
小双觉得所做的事十分平凡,同学却在她这面“镜子”里照到了自己欠缺。
室友吴洁说:“我们叫她大双,因为觉得她内心特别强大。和她一比,我觉得自己过得太安逸了。不用愁每月的生活费,用完父母自然会给。她在照顾妈妈的时候,我在听音乐还是玩游戏?她在拼命打工的时候,我在吃零食还是看电影?越想越惭愧。这学期,我们寝室里的女孩们,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多了,知道关心父母了,花钱也开始算计了。”
室友叫她大双,因为觉得她内心特别强大。
小双的知足
现在小双收到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共有2.5万多元,前几天给妈妈检查身体花掉一些钱,大夫说小双妈的病根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这个结果小双已有心理准备。
剩下的钱,精打细算的小双都有了安排:“给妈妈交了养老院的费用,余下的存起来,留着作妈妈的药费和生活费,我的生活费可以自己赚。”
小双每个月只有400元生活费,她从不买新衣服。小双给自己规定,每顿饭的标准不能超4元钱。
原来小双每天中午下课只有3分钟的时间吃饭,随后就要到小饭店去打工,全程都是跑步行进。现在学校帮她联系了个家教的工作,不用去饭店打工了。时间富裕了不少,她终于可以走着去食堂,吃完饭还能坐一会,“坐”个片刻对小双来说已是多年没享受过的了,晚上还能多睡3个小时。
生活的速度放缓了,晚上能多睡3个小时。
小双的笑脸
16日12时,小双下课了,记者在黑龙江工程学院主楼楼下等来了正准备去找辅导员李佳俐的小双。看见记者,小双笑了。
在与小双前几次见面时,小双的脸看起来就蕴含着“苦楚”。李佳俐老师说,大一的时候不了解小双的情况,发现她总是皱着眉,时不时叹口气,好像有事憋在心里,想说又无法开口。后来,接到妈妈在老家病危的通知,小双在李老师面前放声痛哭,那种无助让人心碎。
随着将妈妈接到身边照顾,小双整日忙得像陀螺,满脸都是疲惫。现在,众多的读者得知了小双的生存状态,她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我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学校安排课时给我更大的自由度,很多老师和同学帮我辅导功课,学校还帮我申请助学金。感觉自己被身边的人充满电了,让我特别有劲头。”
“有的同学想请我吃饭,给我资金帮助,我很感谢,但说实话我不想要这种帮助,只要朋友、同学在我心里难受的时候和我聊聊天就好。”说这话的时候,小双露出朴实的笑脸。
感觉被身边的人充满电了,特别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