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讯 春季各种蔬菜上市,市民自己动手做菜图的就是新鲜。不过做菜时一些错误的做法会让蔬菜的营养元素流失。记者采访专业厨师了解到,食材储存的时间越长,烹调时间越久,烹调时温度越高,营养损失就越多。做一道菜,从洗菜到最后出锅,很多环节都要加以注意把握,否则就会让蔬菜的营养丢失。
上锅前,蔬菜如果先切后洗,就会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溶到水中。许多人习惯将切好的土豆丝、茄子丝浸泡在水中,防止变颜色,这样是不对的,会使大量的营养素流失。淘米时,如反复搓洗,其中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也会大量损失。蔬菜切得越细,接触空气的概率就越高,营养素损失也就越多。建议在准备炒菜前再切菜,切后当即下锅,不要提前太长时间。有些蔬菜切好了需要用沸水烫一下。如果时间过长,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就会随汁液流失。除了一些特殊蔬菜,如豆角、竹笋需要多焯一会儿外,大部分蔬菜只需在滚水中烫一下就行。
洗净的菜可以入锅了。许多人喜欢把油烧冒烟了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这样油脂中含有的营养素在经过高温之后很容易氧化。炒菜时,如果火力太小、炒菜时间太长,食材因为长时间受热而收缩,其中大量的营养素就会随汁液流到锅里而氧化损失,炒菜时要旺火急炒,速战速决。炒菜时,如果放盐过多或过早,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营养素损失,而且还会让菜肴塌蔫,失去了脆嫩的口感。最好在菜快熟时再放入适量的盐。这时炒菜炒出的汤汁不要倒掉,因为汤汁中含有很多营养元素,应该与菜一同吃进去。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