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0日讯 (杨巍 记者 印蕾)温暖的阳光洒在海面上,鲜花、海鸥相伴,49位逝者的骨灰被缓缓撒入大海。

工作人员代撒骨灰。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20日,哈尔滨市民政局在大连市举行了第11次举行海葬活动,也是该市自2009年开展海葬业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葬活动。5年间,哈尔滨市已有222位逝者安然而去,魂归大海。
就让海水平复火灾带来的伤害
“爸妈、弟、弟妹,你们安息吧!”王阿姨郑重地将逝者骨灰装入降解罐中。1981年一场大火,夺去了5位亲人的性命,这次她带着父母、两个弟弟、弟妹5位家人的骨灰来参加海葬活动。
伴随支支白菊,王阿姨含泪将亲人的骨灰撒向大海。王阿姨对记者说,三十多年过去了,最后选择让亲人们的骨灰回归大海,换一种方式来告别,希望海水能平复火灾带来的伤害。
魂归大海。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代撒委托业务或将常态化
侯先生有严重的晕船症,今年清明前,为了能够完成父亲生前骨灰撒海的愿望,他选择了由工作人员委托代撒业务。交过基本费用后,侯先生放心地将父亲的骨灰转交工作人员代理撒海。这次海葬活动中,共有5份逝者骨灰由工作人员委托代撒。
家属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说,从第8次海葬活动开始有市民咨询,希望能够委托工作人员将逝者骨灰代撒大海。经过殡葬部门认真筹备,今年正式推出骨灰委托代撒业务。工作人员将骨灰撒海过程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全程记录,影像资料交给逝者家属留存纪念。
根据市民需求,殡葬管理部门将继续细化服务细节,在明年清明前后继续推出骨灰代撒业务。
拟建纪念墙留存海葬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少的墓地资源和高昂的墓地价格使得人们转变观念,海葬作为环保、生态的绿色殡葬方式越来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民政部门会为参与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制作、颁发海葬证作为纪念,以后还将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建设骨灰撒海纪念墙的进程,以此留存海葬文化,为越来越多选择海葬的市民保留一份精神财富。
海葬推动殡葬改革
2009年4月1日,哈尔滨市首次在大连举行海葬活动,当年共举行了两次骨灰撒海活动,撒海骨灰数仅为10份。此后,这一数字逐年上升,2010年,海葬了32位逝者;2011年,39位;2012年,46位;2013年达到95位。
今年市民对海葬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多,殡葬管理部门预计,明年海葬需求还将快速增长。
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党委书记徐广梅告诉记者,海葬作为沿海发达城市逐步推广的简约型骨灰处理方式,以其不占土地资源、绿色环保、具有象征纪念意义等优点,得到很多人认可与支持。哈尔滨虽然身处内陆,哈大高铁的开通,拉近了与沿海城市的距离,适时适度地开展海葬活动不失为推广生态殡葬的新选择。
哈尔滨市民政局副局长王黎明则认为,殡葬改革作为一项社会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当年周恩来总理就殡葬改革工作提出过:由保留遗体到遗体火化是殡葬改革的第一次革命,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五年来,先后有222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让生命重回大自然,实现了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是对哈尔滨市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