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一开放式大院成“安全样本”装上监控器盗贼吓跑了
2013-04-24 10:12:39 来源:生活报  作者:黄迎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引言

  这是哈尔滨一个普通的老式大院,五个出入口无遮无挡,卫生脏乱不说,更常常被盗贼“光顾”。如今,小区内安上监控器后,影像直接接入居民家,将屡屡在此得手的贼都吓跑了。在今年哈市推进天网工程全覆盖的大背景下,这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老徐(左)带领治安联防员排除安全隐患

  生活报4月24日讯 “前阵子一天半夜,一个小贼摸进大院,一眼瞄见头上有监控,扭头就跑。整个经过监控照得可清楚了,有了监控就是好!”提起新装的摄像头吓跑了贼的事儿,50多岁的居民杨女士显得很兴奋。她所说的大院是哈市南岗区阿什河街3号、马家街118号、河渠街83号所围成的一个普通的老式居民院。4月9日,经过21天的改造,这个开放式大院装上了门、安上了声控灯,又安装上了28个摄像头。为了感谢尽心尽力促成此事的片警徐春善,居民们给这个大院取名“老徐大院”。

  据悉,“老徐大院”是哈市为数不多的安装监控器的开放式庭院之一。4月2日,哈市召开会议要求,今年继续推进天网工程二三期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在未封闭和半封闭小区安装监控,待二三期建设全部完成后,哈市天网工程将达到全覆盖。

  曾经的大院

  车停院里还不如街上安全

  白天拾荒者当仓库,晚上小贼常来“溜达”,车停院里比停街上还不安全,因为街上有监控,而院里却漆黑一片。

  4月21日,记者来到“老徐大院”。崭新的大门,院子里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几位老人坐在院里空地的椅子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这里住的都是老邻居,每天都有居民自发清扫院子,好环境来之不易,大家非常珍惜。

  这个“老徐大院”以前还有个名字叫“长草院”。在这些老街坊的记忆中,这处居民院在20年前就没人管理了。院里的野草长得比人都高,而且五个出入口无遮无挡,收破烂的、流浪乞讨的,都把这里当临时旅店和仓库。到了晚上,这里没有一盏灯,院里、楼道漆黑一片,砸车玻璃盗窃、抢劫的事儿时有发生。“车停院里比停街上还不安全。”居民张伟说,民警也总来巡逻,但管起来谈何容易。

  大院也是辖区派出所的心病。荣市派出所所长商延顺对大院多次走访,决定让经验丰富的老片警徐春善接管这里,教导员杨大军、副所长庞志等也多次共同商议,最终决定全力支持,为大院安装院门、单元门、监控器等设备。老徐接下了这个重担。

  监控推广遇阻

  抓到划车玻璃人带来转机

  “其实居民和商户们也想自己的所在环境能安全一点,有个撮合的人儿,就成了。”

  改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老徐说,刚开始走访,没有几户支持他。深入接触中,老徐发现这个大院并不难管,居民对于大院的管理也充满期待,只是苦于没有人组织,恰逢哈市公安局开展天网全覆盖工程,这个大院做好了能对别的院落起到示范作用。

  老徐说,恰逢院里发生一起划车玻璃的案件,案发地点上方有一个监控探头,是一个住在大院里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看车安装的。老徐立即拷贝下录像内容进行侦破,终于抓到划车玻璃的人。借此机会,老徐拿着存有监控录像的笔记本电脑挨家走访,尤其是沿街商户,在老徐的牵头下,商户们纷纷出资,购置监控探头、照明灯等设施。

  探头买来了,监控平台成了问题,大院年代久远,没有任何电信设施,直接接到派出所工程量过大,听说了这事儿几户居民抢着要求把监控线连到自己家中的电脑上,最后确定装在三户居民家中。记者来到安装监控平台的李老先生家,他正坐在电脑旁喝着茶水,关注着屏幕上大院内的情况。“就在三天前,李大爷还给我打电话,告诉我院里来了生人,在院里东张西望,我马上赶到,发现是个贴小广告的。”老徐说起李老先生的认真劲儿特别佩服。

  几十个探头

  让大院里没有死角

  被抓后,盗贼还懊悔:“以前没事顺道就来这个大院溜达一圈,冬天顺白菜大葱,夏天拽点大蒜黄瓜,窗台上的凉鞋也拿过。没想到这么破的院儿也装监控了,早知道不来了。”

  居民杨女士指着监控器说:“就在几天前,新装的监控器还吓跑了一个贼。”4月初的一天晚上,院里又进贼了。监控显示,这个贼看到院里新安的声控灯后,迟疑了一下,东张西望了一阵。然后,他抬头看到新安装的一处监控器,转身就跑。不过,他刚转身出了门,就被荣市派出所的巡逻民警堵个正着。

  21天的改造,老大院安装了28个探头,全院600多户2000余名居民自发联名写信给相关领导,对于老徐为大院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老徐大院”也由此得名。记者了解到,今年,哈市公安局将全面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未封闭小区、半封闭小区和易发案小区,将完成智能电子抓拍系统建设400套。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