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8日讯 一座城市犹如一辆汽车,行驶速度如何,除了本身性能外,还要看“燃料”。
人就是加大城市动力的重要燃料之一,恰似汽车和汽油的关系。而在这种特殊的“汽油”中,流动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5日,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大庆市公安局做的《关于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大庆市流动人口每年以7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已经达到38.5万人。
大庆的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资源优势对流动人口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盆地效应”越来越明显,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投入到大庆城市发展建设浪潮中。
流动人口年增7万人
近年来,大庆市城市规划项目全面实施,重点经济项目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普遍提高……这些都是吸引流动人口聚集的重要因素。
从公安机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我市流动人口24万人,2011年31.5万人,2012年38.5万人,年均增幅超过7万人。
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五区,四县相对少些,五区中以萨尔图、让胡路两区居多,占全市流动人口总量的71.11%。
流动人口成城市建设主力军
干土建的、经商的、搞科研的……在大庆的各行各业中,都有流动人口的身影,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王树新,海伦人,现在是我市一个重点项目的粘砖工人。6年前,来大庆打工的他,爱上了这里,他说,在大庆不但工资高、待遇好,而且还有一种家的温暖。
“再干几年,攒点钱,就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做地地道道的大庆人。”这是王树新最近几年的目标。
在大庆有众多“王树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环卫绿化等工作的,流动人口占90%以上,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左右。除此之外,流动人口中经商的占12%、搞科研的占2%。
据公安机关统计,近50%的流动人口在我市工作、生活多年,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张小卡片降低犯罪率
流动人口犯罪率高,是城市的普遍现象。由于流动人口素质相对低、法律意识差,才拉动了犯罪率的曲线。
为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率,我市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措施,居住证就是其中之一。
看似简单的居住证,内存信息量却很大。居住证用的是二代身份证的制作技术,不仅有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还有诸多社会信息和专用信息。
不仅如此,我市率先将个人自然信息、指纹信息和DNA信息全部兼容到居住证中,其中采集十指指纹和DNA的做法为全国首创。
截至目前,我市共办理居住证22万张,采集流动人口指纹信息26万份,DNA样本14万份。
一个小小的居住证在预防流动人口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数字足以说明:2012年流动人口犯罪人数和比例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7和4.8个百分点,而且在办证数量较多和办证率较高的龙凤、高新区、乘风、东湖等几个公安分局辖区的流动人口犯罪率明显下降。
管理机制应进一步健全
为全面了解我市流动人口现状,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利用20天时间调研,在总结成绩、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更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变管理为服务与管理并重,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
其次,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建议在区级全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在社区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并把社保、计划生育、子女入托就学、医疗、住房、就业等工作纳入本地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统筹。
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综合采取多种方式,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反映强烈的工资拖欠及文娱生活缺乏等问题,有计划、按比例、分步骤地扩大优惠政策,积极、稳妥、渐进式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