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哈师大附中特级老师郭建民:填报志愿综合考量
2013-04-29 10:04:56 来源:生活报  作者:宋菲 王伟琳 李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29日讯 哈师大附中特级老师、著名高考志愿专家郭建民从出分填报志愿对考生的有利之处及化解考后出分填报志愿扎堆现象两方面进行了剖析。他建议有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结束后,结合旅游到自己心仪的几所大学实地考察,在高考分数公布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文化课成绩和发展规划确定志愿。

郭建民。

  利用14天时间实地考察目标大学

  今年黑龙江省填报志愿模式由原来的考后估分填报变为考后知分填报,对于这种填报志愿模式,郭建民认为对全体考生而言总体是有利的。

  首先,由于出分填报志愿,考生不用再估分了,可以节省考生时间,有更多的精力来了解院校和专业。以往从6月10日、11日开始,考生就忙着估分。6月15日到21日填报志愿,由于时间太紧,考生和家长对学校和专业了解有限,特别是不能到学校实地考察,以至于一些学生上大学后,觉得专业和自己的预期有一定差距,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甚至退学重新参加高考。郭建民建议考生在6月8日考试结束后,仍然要尽快地简单估分,根据自己分数、兴趣、潜能选择几所适合自己的院校,然后结合旅游到自己所选的学校实地考察,可以向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了解,也可以向高年级在校大学生了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参观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旁听所选专业的主干课程。考生应结合自己实际文化课成绩和发展规划,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作为首选志愿。这样有利于考生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考生专业倾向的稳定,有利于考生的长远发展。

  其次,可降低因估分失误带来的风险。以往估分报志愿的模式中,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因估分失误造成了志愿的误差。郭建民说,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定位,即找准自己在全省考生当中的位次。以往报志愿靠估分定位难免会出现误差,特别是主观题多的学科,如文科综合。现在改为出分填报志愿,考生可以在知分、知段的前提下填报志愿,减少了通过估分定位带来的风险。从这一点来讲,出分填报志愿对估分不准的考生来说获利更大一些。

  另外,出分填报志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分考生复读率的降低,使教育回归自然理性。以往因估分失误,导致部分高分学生选择复读。这样既给考生本人和家庭增加了负担,又给下一届考生带来竞争压力。现在改为出分报志愿,会使北大清华名校分数更高更难考,再加上考生报志愿时已经知道成绩和位次,理性的考生在选择复读时会更加慎重。


   六招化解出分填报志愿扎堆现象

  郭建民说,通过这些年对全国志愿填报模式的研究发现,考前填报志愿,考生个人意愿所占权重要明显大于考后估分和知分报志愿。考后估分和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易走入仅凭分数报志愿的误区,容易出现扎堆现象,加剧竞争。郭建民结合二十多年高考志愿指导经验,包括在重庆、四川、辽宁、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化解“扎堆”现象的建议。

  1.做好生涯规划

  通过志愿填报与生涯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化解扎堆问题。考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分数能否考上这个大学和专业,还要考虑将来在这所大学和专业的学习成绩如何。以低分侥幸进入学校和专业后,有时同强手过招很难拔得头筹,公派出国留学、保送外校研究生、求职时会因分数较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要考虑毕业后在行业内工作的状况。因此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最好不要凭最低分填报,要留有一定余地。

  2.七大因素综合考量

  通过填报志愿时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化解扎堆。填报志愿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分数因素、价值观因素、院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经济因素、就业因素等等。一个好的志愿应该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考虑的面越宽越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郭建民老师强调,分数因素是填报志愿的重要因素,但承认它重要不等于承认它是唯一,考生和家长要走出仅凭分数填报志愿的误区。

  3.充分考虑个性差异

  通过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来化解志愿扎堆。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在选择专业时,要充分考虑个性差异。志愿填报要求异,而非趋同。几个学生都考了580分,但因个性差异和未来规划的不同,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就应该不同。

  4.单科成绩也应注重

  通过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来化解志愿扎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要看总分,还要考虑单科成绩。因为高等院校的不同专业对相关科目成绩是有要求的。一般来说,工科院校更看重考生的物理成绩,医学更看重考生的化学和生物成绩。经济类专业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外语专业不仅看笔试成绩,还要求口试。

  5.参照专业平均分更科学

  通过分数因素化解志愿扎堆。考生在看院校历年分数线时,不能仅看一年,要连续看多年,不能仅看院校最低分,还要看专业最低分,更要看专业平均分。用专业平均分来指导志愿填报比仅凭最低分报志愿科学得多。

  6.留有分数余地更有把握

  通过理性思维来化解志愿扎堆。考生要认识到以往的分数线是估分报志愿的结果,它和出分报志愿的分数线会有差异,因此要留有分数余地。考生在看分数线时,要认识到,你看出院校分数低,那么和你考相同分数或比你分数高的考生也同样看得到,要揣测和你同分或比你成绩高的学生的想法。所以一个优秀的志愿指导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依据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选择专业,了解群体心理特征规避风险。

  考生应理性填报志愿

  黑龙江考生在选院校时地域上首选北京,其次考虑上海和江浙地区,天津、大连也很抢手,福建、广东虽然很远,但考生对厦大、中山的认可度很高。而选择江西、安徽、山西的兴趣明显低于山东,这除了山东部分地区靠近沿海外,还有恋乡情结,因为很多人是“闯关东”的后代。黑龙江考生对西南、西北地区的高校认可度较低。另外,黑龙江考生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怕冷、但怕热,因此对于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高校除了武大、华中科技外,认可度都相对较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理性思考,根据个性心理特征、结合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