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日讯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紧扣“争站排头,勇创一流”的发展主题,深入开展“准备之冬”,狠抓经济运行调控,积极应对内需动力不足、外需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全市经济总体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从全省区域经济板块看,全市经济总体处于高位运行区间,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1至3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1.1亿元,增长13.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2.1亿元,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6亿元,增长3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1.4亿元,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亿元,增长15.1%。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49亿元,增长16.7%。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靠前。一季度全市GDP增幅排名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排名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排名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排名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排名全省第三。
同时,统计显示,我市的发展速度高于国家和省平均水平。其中,我市GDP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5.6个和4.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2.8个和1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1.2个和12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发展态势看,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态。第一产业实现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增长4.5%。支撑第一产业向好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平稳增长,种植结构继续优化,备春耕比较充分;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9亿元,增长18%。主要支撑点是:骨干产业继续发力,新上项目开始见效,县域工业快速增长。同时,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9亿元,增长10.8%,其中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是主要支撑力量。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看,全市经济发展仍然较为活跃。主要体现在:一是资金流方面。金融活跃度有所提升,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强。储蓄、单位存款、单位保证金同步增长。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52.3亿元,增长28.8%。二是物流方面。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活跃态势。一季度,公路、铁路、民航货运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服装、机电等商品进出口额增速均达30%以上。此外,在人流、民营经济、用电方面,也都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仍然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