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5月11日讯 汽车“百万时代”到了,“城市病”的隐忧也随之而来。面对道路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哈尔滨该何去何从?为此,记者采访我市汽车与交通工程及社会学专家,结合国内外“百万汽车城”的实际经验,从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低碳出行、智能交管等方面为我市应对“城市病”提出建议。
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刘轶梅——
智能交通应对“城市病”
观点1建立体公交网满足市民出行
汽车“百万时代”,首先要关注私家车使用问题。刘轶梅认为,如果私家车能够合理而非“过度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将明显降低,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提倡公交优先。目前,全市公交线路总长度达3304.4公里,公交站点2450个,公交线路157条,车辆5000余台,日均客运量308万人次。公交在出行中的分担率为35.78%。有研究称,市民每天出行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
我市应进一步发挥公共交通在汽车“百万时代”中运力大、价格低、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等优势,保证公交专用道路,提高公交通行效率,还可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等方式,让市民在衡量“性价比”中自愿选择公共交通。我市的地铁建设正在进行中,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一旦形成网络,加上地面公交、出租车等服务能力的提升,我市公共交通将可满足四成以上市民的出行需求。
观点2开发“潮汐式”智能可变车道
刘轶梅说,据国内专家测算,提升城市的“智能化交管”水平,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将提高30%以上,智能交管也被公认为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的最有效方法。
刘轶梅建议进一步完善“停车引导系统”。我市交管部门已建立了统一的LED引导屏等智能交管设施,发布路况、交通管制、交通提示等,使驾驶员能够及时掌握道路情况,合理选择行驶路线。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手机短信、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减少寻找车位带来的“无效行驶”;提高交通信号“智能化”水平,在现有模式基础上,开发可通过“路面感应”等技术、根据车流量自行调整的交通信号,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开发“潮汐式”智能可变车道,根据高峰与平峰时段车流需求,动态调整路面车道。
观点3提高素质减少“人为拥堵”
据交警部门介绍,随意变换车道、十字路口抢黄灯、违停等是对我市交通效率影响最大的交通违法行为。有专家研究称,如能有效纠正交通违法,减少“人为拥堵”,哈市的拥堵现象将下降20%左右。
刘轶梅说,以机动车违停为例,这种“一瞬间”的交通违法,就会造成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率下降20%以上。个别驾驶员或行人交通违法,其影响可能从一点扩大到几条车道,发生刮蹭等事故更会影响一条街的通行,车辆绕行更会增大多条街路甚至一个区域的交通通行。在哈市现有交通资源下,如能提高驾驶员和行人文明素质,减少争道抢行、违停等交通违法行为,我市道路通行率将大幅提升。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交管部门也应进一步细化法规、严格执法,查处交通违法保障畅通。
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专家赵雨旸——
优化功能分区可“治堵”
观点1不限制有车但应限制行车
“城市功能优化了,容易造成交通流集中的区域得到合理分配,道路拥堵等问题就会得到改善。”赵雨旸认为,我市属于网状式城市格局,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应将装饰材料、农贸产品、小商品、服装、五金等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集中交通流量、容易形成集中拥堵的功能区适当合理地分散、外迁,同时限制一定区域内的商业网点数量。通过科学规划将“堵点”化开,让因功能区而集中的车流分散,降低汽车“百万时代”给城市交通造成的压力。
赵雨旸建议,我市应继续推进城市路网优化升级,拓宽支路、打通瓶颈,改善局部交通“微循环”,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加强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人行道等“慢交通”建设;进一步建设“换乘枢纽”,保障地铁与地面交通合理转换。
观点2错时停、立体停可解“停车难”
针对汽车“百万时代”的停车难问题,赵雨旸认为,在足够的地下、立体停车场没有建成前,“错时停车”是个好办法:白天居民上班期间,将小区、社区富余的停车位,提供给邻近商铺、超市、写字楼、单位和有需要的市民停车;夜间居民回家,将商铺、超市、写字楼、单位的富余停车位提供给邻近有需要的市民停车。
我市还可出台税收等相应政策优惠,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在繁华路段、大型商圈附近兴建地上立体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一方面规范合理收费,保证“投资者微利、老百姓受益”,一方面交管部门严管周边路段违停,保证停车场良性运营。尝试对长期空置的地下停车场征收“空置费”,促进地下车位的有效利用。
观点3不限制有车但应限制行车
“不限制其拥有,但应限制其使用。”赵雨旸说,在英国等许多交通发达国家,城市私家车保有量很高。但居民日常上班多使用公共交通,私家车则在周末或假日使用,城市交通压力自然不会那么大。而我国私家车年均行驶公里数往往超过发达国家二三倍,存在车辆“过度使用”问题。城市进入汽车“百万时代”,想要治堵,车辆“限用”政策就显得更为重要。
赵雨旸建议,除了发展公共交通、完善机动车单双号等限行政策外,亦可参考伦敦等城市的先进理念,对高峰时段进入易拥堵路段的车辆,可收取一定费用,此外可在保证停车位供给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繁华路段停车费用,提高日常“出行成本”,不断降低机动车“过度使用”频率,从而使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得到缓解。至于“限购”问题,赵雨旸认为,目前我市城市空间、交管、道路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短期内不需要考虑“限购”的问题。
同样“车超百万”他们这么办
目前,全国有20余个城市进入“百万汽车时代”,面对“城市病”等方面的挑战,其他“百万汽车城”纷纷出台措施积极应对,其经验某种程度上也可为我市眼下和未来提供一定借鉴。
北京:购车摇号
现状:2012年2月汽车保有量达501.7万辆。
对策:2011年1月1日起,北京实施机动车数量调控和配额管理制度,当年放牌量为24万辆。今年的摇号指标将不会增加。
上海:拍卖车牌
现状:截至2012年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达262.3万辆。
对策:1994年起,上海开始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目前仍以车牌拍卖政策为主,缓解拥堵的新政仍在研究。
广州:竞拍摇号
现状:截至2012年8月,机动车保有量243.6万辆。
对策:目前广州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适度调控管理,一个月内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试行期内,12万辆配额车辆采用有偿竞拍和无偿摇号模式。
深圳:加强报废
现状:机动车保有量已近230万辆。
对策:深圳正研究开展“黄标车”淘汰退出机制,加强机动车强制报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