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讯 在哈市,无论是查电话号、查公交线路还是订机票、酒店、医院……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拨打“114”。
在“5·17”第45个世界电信日前夕,记者走进114信息导航中心,探访这群平日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话务员,感受他们平凡却充实的接线生活。

日接电话1400个
30岁的金凤宁是114信息导航中心的一名普通话务员,已在这里工作了7个年头。
10日7时30分,记者来到114信息导航中心。100多平方米的半开放式操作平台上,摆放着几十台电脑和通话设备,上夜班的话务员还在坚守岗位,等待前来接班的同事。
7时50分,换上工作服,配上橙色领结,金凤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开电脑,带好耳麦,输入工号,一串动作十分连贯。
8时整,“嘟”的一声提示音响起,金凤宁接入了第一个电话。“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有开锁公司电话吗,多少号?”一位市民打电话来询问。金凤宁边听边在查询系统中输入了几个字母,就将一个号码报给了市民,用时10秒。金凤宁说,赶上哈洽会、冰雪节或者有大型考试时,她最多一天接了1400多个电话。
逛街搜号成“职业病”
距金凤宁座位旁不远处,一块公告板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上面记录的名称都是市民打来查询,但没有找到的。我们术语叫‘查无’。”金凤宁说,每名114话务员都有“职业病”,无论是下班乘车,还是休息逛街,大家只要看到感觉没见过的单位或者新开的酒店,就会记录下地址,再进去问问电话号码。有时候在公交车的广告栏里看到地址和电话,我们就拿手机拍下来,回来交给查无数据组核实。
金凤宁说,她的朋友都不爱和她逛街,因为她总是逛着逛着人就“消失”了。一次金凤宁约了朋友逛街,走到中央大街和西十二道街交口,她看见路边好像有个新开的咖啡屋,过了马路就直奔咖啡屋,进门就向工作人打听订位电话,弄得朋友哭笑不得。
话务员经常“管闲事”
金凤宁说,114的话务员有个共同的特点,爱“多管闲事”。原本只提供查询电话的服务,但这么多年这个集体却帮助了许多人。
2011年夏天,一位话务员在工作中接到了一位2岁半女孩的电话。电话里,孩子什么都不说,就一直哭,话务员立即把电话转给当天的值班长安宁,同是孩子母亲的安宁试着慢慢安抚女孩。通过和孩子聊天,安宁得知女孩和保姆在家,因顽皮孩子将保姆误锁在卫生间里出不来了。在卫生间的保姆本想指挥孩子给家长打电话,但孩子误拨到114。
安宁通过来电查询登记用户的资料,不到半小时,就找到并拨通了孩子父亲的电话。孩子的父亲赶回家,将卫生间的门锁打开。听见电话另一端孩子的笑声,安宁这才放心地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