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表王”百万元名表轻松修 30年修表3万块一眼瞧真假
2013-05-17 10:00:45 来源:生活报  作者:史轶夫 刘阳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7日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被称为老百姓奢侈生活的“三大件”。手表是市民财富和身份的象征。随着电子表、石英钟的流行,修表这一行当已日渐式微。

凡是老王经手的表,没有修不好的。

  提起冰城的修表匠,就不得不说说王英伟,修表时间长达30年的他,从价值超百万元的百达翡丽到保存超百年的古董钟表都能修好。

  现在,到他的店“挂号”的已排到了2年后。

  “挂号”修表排到2年后

  在市民的印象中,手工修表这个行当早已经退出了人们生活。放眼全国,技能全面的修表师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手工修表这一行的维修费用也相对较高。近年来,修表匠渐渐成为了稀有职业。

  “就看你修得好不好,现在好的修表师傅一天能挣好几千。”老王告诉记者,他从业30多年,已经从当年的养家糊口,到现在能鉴赏名表。

  一块表是真是假动没动过,拆没拆过外壳,换过啥零件,老王一眼就能看出来。如今去他店里的人不仅仅是修表的人,拿着表让他去鉴赏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让老王有些遗憾的是,别看手工修表这行的“钱”景让人羡慕,但在业内,真正的高手并不多。手表的发展更新又很快,这就让这个老行当的传承也显得“青黄不接”。

  “干这行当需要技术、耐心、钻研,而且得三年才能出徒,所以大家不爱学。”老王说,他已经记不清教过多少徒弟了,最终都因为坚持不下去而改行,现在只有两个收藏古董表的年轻人跟他学习,但也只是兴趣爱好,没有当做职业。

  现在老王的钟表店生意火爆,一些对顾客有纪念意义的手表维修档期甚至排到了2年后。

谈起店里收藏的各种“老古董”,老王如数家珍。

  修表手艺靠的是绝活

  走进老王的钟表店,记者便被难得一见的各式古董钟表、怀表深深吸引,老钟表不时奏响美妙的弦音,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小时候就喜欢修表,后来通过自学,又跟师傅学。”老王一边修表,一边向记者讲述过去。

  老王今年54岁,他说,中学毕业后想学点啥,邻居看他修理自行车挺在行,就开玩笑地说:学点高级手艺吧。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当时比较“时髦”的修表。他自己跑到道外靖宇街上,找到一位摊前聚了不少人的修表师傅,从此入了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王讲,修表师傅最讲究的就是手头要稳,从拜师那天起,老王每天都会拿着制作钟表配件的材料,琢磨怎么能够做好,自己钻研制作过程。他20多岁学习修表,一修就是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修表生涯中,修表近3万块,靠的就是能够自己加工配件的绝活儿。手工修表最难的就是做配件,由于一些进口的高端手表零件非常难配,如将表送回原厂维修,不仅周期长,而且价格不菲。

  自制零件堪比头发丝

  老王讲,一块机械表少则两三百个零件,多则五百多个零件,有些零件比头发丝还细,怎样让这些零件分毫不差、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就要求修表师傅具备细密的心思和精湛的手艺。

  “老王,你快给‘治治’吧”,在采访中,一位老人匆匆忙忙地抱来一个古董钟表。老人说,这个钟表可是他们家的古董,走了几十年从来没坏过。这几天看时间的时候才发现它罢工了。老王看看后,马上就下了“诊断”:弹簧片旧了,这七八十年前的东西,目前没有配件,想要修好就得现做配件。可老王说,现在手头的活儿太多了,最快也得等到明年初。

  “价值百万元的百达翡丽表我都修过。”老王说,多年前有个人拿着百达翡丽来到他这里,说是在瑞士购买的,价值百万余元。表出了问题后,他特意去北京的专卖店问过,那儿的师傅说不敢拆表,要将表邮到瑞士工厂进行修理,需要等待半年的时间。在拿到这块表时,老王将表拆开、查看、修补零件一气呵成,让这名男子大为惊叹。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