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病患增加护理人员紧缺 专业型护士成“香饽饽”
2013-05-25 11:00: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5日讯 哈医大四院急诊内科的男护士梁勇,这样形容今年国际护士节这天的急诊工作:7时30分和夜班同事做交接,查看抢救药品、仪器,对急诊病房里的危重患者进行床头交接,11时30分出现紧急情况,“从肇东转过来一个3岁小男孩,双腿被汽车碾压,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呼吸了,我们整整抢救了一个小时,直到他恢复正常血压被送到脑外科后,这颗心才撂下。”梁勇说,“忙忙碌碌又一天,到了下班前才想起今天和我那同是护士的媳妇儿应该过个节。”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49.7万人。记者从省卫生厅医政处得到最新数据,截至今年4月,我省注册护士已达到97271人,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逐渐成为一支职业大军。记者近日走访了我省几所综合医院,发现护士人员呈紧缺状态,护士这一职业依然“走俏”,“专业型”护士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现状分析

  病患增加护理人员供不应求

  1990年出生的小护士梁宇,在哈医大二院普外三病房工作,仅仅三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护士这一职业的“艰辛”,“工作第一个月,白班从8时到16时,可每天都是20时左右才能离开医院。我是真干不完手里的活。”梁宇说,那时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强,与患者经常发生矛盾,再加上没有在大医院实习过的经历,忙得团团转。同在哈医大二院工作的唐永林,是一名男护士,他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8年,上了6年夜班,晚上的工作时间为13个小时。

  该院护理部主任吕冬梅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护士有2100人,能达到1:0.6的床护比,也已经达到了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标准。然而面对病患的增加,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医院的床位已经扩到4600张,但加床现象十分明显。供需缺口很大,根据病房用人计划,每年我们都会招人,今年我们又招了100多人。”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李丽华告诉记者,学校每年招收1500~2000名学生,“仅是每年向哈尔滨市的几家大医院提供实习生,我们学校都满足不了基本名额。”她说,“我们护理专业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而且很多大医院也专门来招人。”

  性别优势

  反应迅速男护士成职场宠儿

  梁勇在哈医大四院急诊内科工作了8年,他是哈医大四院招收的第一批男护士。“那时,男护士并不像现在这么吃香,我刚来时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梁勇说,来到急诊内科时,接触到的大多是不信任的眼光。一年之后,梁勇的工作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如今,他更是成为了急诊内科的“明星男护”,拥有众多的粉丝患者。

  “男护确实有一定优势。”梁勇说,“首先就是体能上的优势。”梁勇有3年半的时间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工作,他认为,相对来说,男护士比女护士反应速度要快,能迅速辨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有就是心理承受力强。”梁勇坦言,“急诊科经常会接诊酒后打架的外伤男患,酒喝多了,无缘无故打骂护士是常事。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是我们男护士上阵。”

  数据显示,目前男护士数量增长较快的是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优势,男性护理人员主要分布在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急诊、心内科和精神疾病等科室。梁勇所在的急诊内科,他刚工作时有5名男护士,现在已增加到7名。

  有专家称,“单一性别在思考问题时有局限性,男护士的加入,有利于发挥不同性别的人的作用。”吕冬梅认为,男护也并非适合所有岗位,“急诊科、手术室、ICU等劳动强度大、突发事件多的科室更利于发挥男护的优势。但在普通病房却不是很方便,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未来趋势

  延伸服务让护士成为“专家”

  自从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提出了对护理人员的更高要求,“虽然护理人员供需缺口大,但医院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的护士。”吕冬梅说,“也就是说要能尽快适应临床的需求,综合能力高,沟通能力强。”吕冬梅告诉记者,近年哈医大二院招收的护士,已经以大专学历为起点,本科毕业的越来越多。“优质的护理服务体现在更多的延伸服务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充分评估病人需求的能力。”

  “专业型”护士是未来护理人员的发展趋势,哈医大二院普外三病房护士长曲晓菊这样对记者说。今年44岁的曲晓菊还有着另一种身份——国际造口伤口治疗师,“造口师”是为腹部各种肠道手术患者进行专门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手术前为患者进行造口术前定位,术后再帮助患者及时掌握护理方法,可使造口并发症下降40%,这便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以自己20年临床一线的造口护理经验,曲晓菊说:“护理人员更应该成为临床护理‘专家’。”造口师的身份让曲晓菊很骄傲,“专业的造口师全省不超过10人。”很多患者慕名来找她咨询和解决问题。

  在哈医大一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这里负责全院80%以上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这是一个75人的团队,25名药师和50名护士。护士长汪立梅说:“我们这里的护士比较特殊,他们要具备良好的药学知识。”汪立梅向记者介绍了工作流程,当医生对静脉用药的病人下处方后,通过医院联网的计算机,处方第一时间到达调配中心,“药师要先审方,审过后,我们的护士就会根据处方配药,流程包括药品的整排、细核、无菌配制、成品核对等等。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药学知识,万一配错药就是大问题了。”她告诉记者,中心会每天培训护士们的药学知识,保证医院的用药安全。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