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大提琴。
形态各异的大提琴。
形态各异的大提琴。

祝恩仁的工作室已有“大提琴博物馆”风范。
生活报6月19日讯 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有“音乐贵妇”之称。哈尔滨市民祝恩仁自制了9把形状各异的大提琴。
据今年已经79岁的祝恩仁老人回忆,他接触大提琴是在1966年,当时一位苏联大提琴老师要在他儿子的学校开设大提琴课程。“当时家里没有钱给孩子买琴,我会做木工活,所以就琢磨着自己给孩子做把大提琴。”由于对大提琴的外形、所用材料、制作工艺和调音等知识一窍不通,他就到学校通过翻译向苏联老师请教。一个月过去了,祝恩仁凭着悟性和娴熟的木工技艺,真的做出了一把大提琴。经过老师调试后,虽然在音质上稍差,但孩子学琴足够用了。“做琴容易调琴难。”为了达到最好的音质,祝恩仁开始和孩子一起学琴,经过近一年的苦练,他学会了。
1982年,祝恩仁退休了,常带着大提琴到附近的广场和公园演奏。由于挤公交车时大提琴曾被挤坏,他开始琢磨能不能做一把不怕挤压的琴。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构思,一把长方形的加厚大提琴问世了。这把琴要比正常大提琴窄20厘米、厚20厘米,搬动时琴弦会发出共鸣声。受到启发的他设计了几把大提琴,不但背板能打开,而且在琴箱里还加进了多根琴弦,最奇特的一把琴竟然让他设计成了类似于二胡一样的琴筒,发音部位蒙的是鼓皮,而拉出的声音却和大提琴没什么两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个家庭大提琴博物馆。”祝恩仁说。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