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杨树文:小土豆“滚”出大产业
2013-06-24 09:34:06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作者:张军花 尹艳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4日讯 乌龙泉薯业公司现已拥有永耕、乌龙泉、杨树文3个注册商标、两个发明专利,固定资产3000万元,每年加工精淀粉、水精粉条、水精宽粉等马铃薯十大系列产品3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并在国内设有多家连锁店,部分产品销往俄罗斯和韩国。

  今年,乌龙泉薯业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8000亩,可解决公司80%的加工原料。6月14日,在海伦市祥富镇永耕村,作为乌龙泉薯业有限公司当家人的杨树文望着厂里运转的机器,疲惫的脸上绽出了幸福笑容。

  建工厂

  “我出生在贫困家庭,父母、哥哥有病在身。为了维系家庭生活,15岁初中没毕业就开始打工赚钱、做小买卖,16岁与村里乡亲合伙搞马铃薯加工,从此便步入马铃薯加工行业。”回忆着当年创业的情景,杨树文脸上带着淡淡的忧伤。

  合伙搞马铃薯加工,杨树文总觉得没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 2006年,他终于实现了自主创业的愿望,通过各种渠道东挪西借筹集了50万元资金,凭着多年积累的马铃薯种植、加工经验,在永耕村建起了海伦第一家马铃薯加工厂。

  搞创新

  “由于小作坊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收益少,我便到全国各地考察,最终引进加工马铃薯淀粉的高档设备,将加工流程化,把传统漏粉的大锅改成汽锅,省时省力,一条生产线日处理马铃薯300~400吨,日出粉条20吨、淀粉30吨。在保持口感不变的前提下,产量增加一倍。这种先进设备全省只有5家,而绥化市只有这一家。”谈起其间的发展历程,杨树文侃侃而谈。

  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他借鉴外地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了1000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并综合本地气候和土质、抗病抗涝能力以及产量等多方面因素,选用黄麻子等高淀粉品种,同时从山东引进适合大垄种植、打秧、收获机器各3套,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技术,使播种、施肥、喷药、覆膜一次成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由于这项技术需要灌溉,成本偏高,他摸索出马铃薯大垄双行直播技术,进行大面积连片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全部达到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年创产值3000万元。

  富乡亲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在十几年的创业过程中,品尝到人生的苦辣酸甜,懂得了生活的疾苦、创业的艰辛,因此,我想尽最大努力让更多乡亲富起来。”杨树文说。

  为了帮助乡亲共同致富,2008年,杨树文组织成立了永耕马铃薯产业协会,由企业出钱,请省马铃薯研究协会专家对合作社会员进行技术指导,从选种、施肥到加工、销售,全程跟踪指导;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与农行签订协议,为农户做担保,每亩地可贷款500元,并与合作社会员签订合同:企业为会员种植马铃薯的投入资金承担1.4万元的风险,当市场价格偏低时,仍严格遵照合同价格收购,市场价格偏高时则适当提高收货价格,使会员们放心地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不断推动这一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