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龙江今年前5个月查处吸毒4448人 青年占7成
2013-06-27 16:24:40 来源:生活报  作者:汪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27日讯 据悉,世界上毒品交易的规模仅次于军火交易,面对巨额利益的诱惑,一批又一批的“亡命之徒”以身试法。26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当日从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获悉,今年前5个月,我省共查处吸毒人员4448人,同比增加32.3%。值得注意的是,年龄在18—35岁的青年占了总数的7成左右。

  当日,记者来到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省共查处吸毒人员4448人,同比增加32.3%;新发现吸毒人员3090人,同比增加21%;强制隔离戒毒294人,同比增加23.5%。其中,年龄在18—35岁的青年占到总数的7成左右,吸毒人群呈现暴力化、年轻化、群体多样化等特点。

  在分析青年吸毒的原因时,省禁毒总队副总队长刘举天对记者说:“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首先,某些青年错误地认为‘溜冰毒’是一种时尚、有权、有钱的象征;第二,青年常因好奇或受损友的诱惑而吸毒,且引诱他人吸毒也是‘圈内’的风尚;第三,家庭不和睦,学业、事业和爱情的失利,使心性不定的青年向毒品寻求‘安慰’。”刘举天分析,这些吸毒青年的家庭大多分两类。一类是物质条件极好的家庭,父母拼命赚钱,长期忽视关爱孩子,而不法分子却紧盯富家子弟,致使孩子长大后走上歧路;另一种则是因经济困难,致使其提前辍学的家庭,这些一没技能二没学历的青年,来到社会后大多会四处碰壁,从而产生厌世情绪,极易沦为吸毒者,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这两种家庭的背后,又有着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父母疏于管教,缺乏对孩子的关爱。

  如何让青年远离毒品?刘举天对记者说:“首先,家庭是禁毒教育第一课堂,家长要关爱、管教孩子,并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其次,学校是禁毒教育的阵地,学校要开设禁毒课,让学生从小树立防范意识;最后,社会应担负起禁毒教育的责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强制和社区介入等手段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

  吸毒人群调查:

   每个吸毒青少年背后都有个疏于教育的家庭

  26日是国际禁毒日,记者来到了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了解到前5个月我省查处吸毒人员4448人,其中青年占了7成。我省吸毒人群呈现暴力化、年轻化、群体多样化等特点。据省禁毒总队副总队长刘举天介绍,错误的价值观,感到好奇并受到损友的诱惑,生活受到挫折寻求“安慰”等是青少年吸毒主要诱因。而家庭疏于管教,缺乏关爱,导致走上歧路,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下面本报向读者介绍几个案例,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被毒“染黑”的青少年的心声,探讨他们深陷毒潭的前因后果。

  案例1

  17岁单亲少女嫌打工苦闷受网友诱吸“反正世界上没人爱我”

  关键词:高中辍学母亲少管教

  今年17岁的大庆人张慧,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不能吃苦、性格孤僻的女孩。对于童年,她的回忆很单一:3岁时张慧的父母离异,自此她再也没有见过爸爸,由母亲带大。据其讲述,母亲是一个好玩、好赌、爱喝酒的女人,每个月给张慧能维持温饱的零花钱后,便整天不着家。“我跟妈妈每个月能见10次面都是多说了。我不是自己在家就是到邻居奶奶家里玩,很孤单,现在想想自己很可怜。但是那个时候太小,不懂这些。”张慧说。上学后,由于无人管教,张慧成绩一直垫底。无心学习的她在高中时就辍学了。母亲告诉她,“你不上学了也好,就出去打工吧,赚钱给自己花,我今后就不给你钱了。”

  此后,17岁的张慧便开始打工,独立生活。在换了两个服务员的工作后,她到一家服装店做导购员,“一站就是12个小时,工资又低。这样的活儿,我干了半个月后就挺不住了,辞了职。就在这时候,我在网上的一个聊天室认识了小杰,他大我5岁。我俩聊的挺投机,相约见面后感觉也不错。我俩都没工作,同样感觉生活没意思、社会不公平。他跟我说有种方法能摆脱痛苦,非常好使。说实话,第一次吸毒的时候,我挺害怕的,也感觉到很难受。但是几次过后,我发现离不开毒品了。”张慧说,“其实,我在哪儿、怎么样都无所谓,反正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人爱我、关心我。”

  案例2

  28岁富家子弟缺父母关爱被拉下水“不吸毒,我更孤单”

  关键词:父母忙结交闲散人员

  齐市的陈昆第一次尝试吸毒时只有23岁。那是在朋友举办的一次聚会上,喝多了的他,看见一个朋友拿出了一小包白色物质。朋友用神秘的眼神看向他,“玩儿过吗?一次就上瘾那都是假的,试一次没问题,感觉超爽。真正的有钱人现在都玩儿这个,没吸过都丢人。”在教唆下,陈昆第一次吸了毒。而在接下来的5年中,他的生活开始滑向无尽深渊。

  陈昆的父母早年下海经商,二十几年来事业有成,攒下了丰厚的家底。而平时他们对陈昆表达爱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不断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在陈昆看来,他除了有花不完的钱以外,再无其他。“我不知道我存在的意义,也不知道生活对于我的意义。有时候也能感觉到和我在一起混的朋友,并非对我真好,但是没有这些和我一起吸毒的人,我会觉得更加孤独。”然而,引诱陈昆吸毒的犯罪嫌疑人潘峰对公安机关坦陈,“我知道他爸是老板,有钱!”“我感觉非常有面子,拉他一起吸毒,以后就不用自己掏钱吸了。”

   案例 3

  14岁辍学女孩通宵玩网游吸毒解困“不觉得吸毒有危害”

  关键词:母亡父另娶整日闲晃

  年仅14岁的女孩马琳娜是哈市某中学初三辍学生,母亲早逝,父亲另娶妻子。马琳娜与父亲共同生活,但她并没有感受到温暖,整日在社会上闲晃。17岁的刘旭同样初中辍学,父母都是打工者,繁忙的工作让他们无力去关心儿子,只要儿子不惹是生非,就感觉到很幸福了。

  马琳娜和刘旭相识于一家网吧,当时两个人都在玩同一款网络游戏。一来二去,两个人渐渐熟络,整日厮混在一起。他们在一起最常干的事,便是包宿打网游。当问及两个人第一次吸毒的原因是什么时,他们说出的答案令人震惊,“包宿玩游戏的时候好困,据说‘溜冰’几天几夜不睡都没问题。为了解困,我俩就琢磨弄点儿。然后,刘旭就联系了社会上的哥们,很快弄到冰毒,我俩就抽上了。”马琳娜说。

  在马琳娜和刘旭吸食毒品半年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当问及是否了解毒品的危害,以及怎样走今后的人生路时,马琳娜和刘旭都一脸茫然。马琳娜表示,“起初就是想提神,吸后真的三天三夜不用睡觉,游戏升级得特别快。后来发现上瘾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我现在也不觉得吸毒有啥不好的,以后的路看一步走一步呗。”(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