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10日前没审批大排档全部取缔 大排档须“持证”
2013-07-09 14:23:14 来源:生活报  作者:董新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7月9日讯 冰城的夏天,路边的大排档已经成为一种餐饮文化和标志。只是大排档在受欢迎的同时,也因造成的污染以及产生的噪声等被贴上“脏乱闹”的标签。7月初,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发出消息,按照《哈市规范治理街路餐饮大排档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街路餐饮大排档规范整治。10日审批大限将至,业户和市民在观望,这一次的整治能否真正“落地”?

  烧烤大排档上许多人赤脯上阵。苏强 摄

  经营许可划“硬杠”

  7份材料10日前送审

  市城管局会同市城管执法、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和各区城管、执法局联手解决街路餐饮大排档违章占道、设置混乱、污染环境、噪音扰民等问题。整治工作分三部分进行,即第一阶段摸底调查,第二阶段审批许可,即10日前,符合设置标准的街路餐饮大排档业主到所在区城管局办理审批手续,10日至20日将进行第三阶段的规范治理,全面取缔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街路餐饮大排档。

  记者了解到,按照要求,快速路、主干路、重点区域、重点商圈、景观性旅游街区及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周边及居民小区内禁止设置餐饮大排档。此外,原则允许禁设区域以外且符合审批条件的次干路及以下的人行道临时设置街路餐饮大排档,但其临时占道面积必须控制在20~100平方米内,占用时限为7月上旬至9月30日,经营时间为每日18时至23时,23时后必须撤离。此次针对街路经营餐饮大排档设置了6大标准,经营大排档的业户想要获得经营许可需提交7份材料,并于10日前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管理部门出“高招”

  重点区域重点治

  大排档整治拉开帷幕,哈市各区相关执法部门已经开始了行动。日前,道里区出台规定,业户在经营中实行全程保洁,做到市撤场净,不再进行集中清扫保洁,每30个摊位各配一名管理和保洁人员。规定中还指出,每天8时保洁完毕,市场为业户建立档案,与业户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责任。业主入市经营自带笤帚、撮子、垃圾袋、五彩布,将经营物品放在五彩布上,自行将经营过程摊位内的垃圾及时进行清理入袋;市场开办单位增加管理、保洁人员和垃圾容器,按30比1的标准,每30个摊位配备管理、保洁人员各1名,增设1个垃圾容器,每名保洁人员在所负责路段上进行不间断巡视,发现垃圾及时清扫,对业主的垃圾袋及时进行收集;市场开办单位对摊区环境卫生进行自查,对3次督促环境卫生仍不合格的摊位将取消其经营资格。道里区摊区办为全区街路市场摊区统一施划了摊位线,保证不外溢。

  以大排档闻名的道外区草市街,也成为重点治理区域。以往,草市街夏季大排档几乎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有关部门每年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诉近两千次。今年道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采取了设立抵押金制度,即所有在草市街经营大排档的业户,营业前都要按规模缴纳一定数额的抵押金。一旦大排档出现违规经营,第一次执法局会对其进行警告。从第二次开始,要对违规的业户进行罚款,每次罚款1000元,直至将抵押金完全扣除,最后取消其大排档经营资格。为解决烧烤产生的浓烟和异味,道外区还建议大排档业主协商安装净化器。除此之外,道外区执法局还引进企业参与,为大排档制作安装统一围挡的帐篷和桌椅。既限定了大排档的经营范围,又宣传了企业,且不增加摊主开支。据介绍,目前草市街大排档已经被统一的围挡和帐篷遮蔽,桌椅摆放整齐,每张桌子下都放着一个垃圾桶。

  经营业户要“毛脚”

  边干边看走着瞧

  针对哈市此次针对街路餐饮大排档开展的严管整治行动,多家业户意识到此次严管和往年似乎不太一样。不少业户有些担心,这次整治动作挺大,会不会真严打?南岗区仪兴街一带多家餐饮大排档经营业户最近都有点“毛脚”。听说这回经营大排档需要审批,不但要提交临时占道申请书,还要周边商家业户同意,而且要提交卫生许可、工商营业执照等材料。一家烧烤涮的王姓老板对记者说,即使这个问题能解决,这一带商家百分之八九十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更无从谈起,没几户能拿出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另一家业户的老板说,据说这次整治还要统一绿白相间颜色的棚、伞,我家刚买的红色的伞,图的就是个吉利、生意红火,不能不让用吧。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业户们对于此次严管反映各不相同。眼下因为不具备规范要求的申请条件,大多数业户处于“放挺”的观望状态,一些经营多年的业户认为此次严管或许和往年一样,可以用钱或者用人情解决。而一些刚涉足大排档的业户则认为,法不责众,看看咋处罚再说,应该不会都不让摆,只是对于申请审批,大家口径很一致,条件太严格,申请也申请不下来,只能等着被“整治”。不过不少业户表示,对于自家已经备好并用着也不错的棚伞问题较为关心,不知道是不是非要换要求颜色的棚伞,他们希望这不是一次不必要但强制性的投入。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