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白领晚上“练摊” 传统夜市变摩登
2013-07-15 10:19: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雪芬 薛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5日讯 迷离的夜色里,夜市地摊成为一幅幅都市百姓生活的生动画面。与以往的“地摊”相比,如今的夜市融入了更多的时尚感。夜色中,为数不少的白领们,放下白天的“摩登”,加入到夜市圈子中。

  大学女教师,白天站讲台,晚上摆“夜摊”

  夜幕降临,道里区达道街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摊位间,一位靓丽的女摊主格外引人注意,她的摊位前围满了挑选童装的年轻妈妈。女摊主忙前忙后。见记者到来,旁边摊主说:“你得好好写写她,她跟我们不一样,人家是文化人。”

  “文化人”叫苏敏,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她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

  苏敏说,第一次摆摊纯属偶然。那时,苏敏乐此不疲地给三岁的孩子网购各种服装,家里的衣服“堆积如山”,很多都没来得及给孩子穿。“没事,把这些衣服卖了呗!”老公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苏敏却走了心。

  第一次出摊,苏敏很不自然,大晚上,她戴了个硕大的太阳镜,有人问价时,平时“嘎巴溜脆”给大学生讲课的她支支吾吾的。邻摊大姐说:“你这哪是来出摊,好像相对象。”苏敏听后,一咬牙,摘掉太阳镜,扯开嗓门,“童装了,童装了,看了不后悔,买了偷着乐……”很快,路过的年轻妈妈停下脚步翻看,苏敏网淘的童装样子多、质量好,价格不贵,当晚,她带来的50件童装被一扫而空。

  大学老师卖童装的消息不胫而走,苏敏在夜市出名了。她的顾客也越来越多,苏敏在网上建了一个“QQ群”,逐渐扩为15个群,近5000名成员。大家经常在群里讨论给孩子买什么样的衣服,苏敏按照大家的意见准备货物。出摊,也为苏敏每个月增加了近万元收入。

  “致青春”,在母校门口摆摊“成瘾”

  20元一双的单鞋、25元一件的T恤、15元两个的玩具……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西侧门夜市,各种物品价格低廉却透着时尚,从服装到饰品,从光碟到玩偶。

  卖玩偶的女摊主徐亚凤被来来往往的大学生称为“学姐”。33岁的徐亚凤10年前从哈师大毕业,如今是我市某机关一位公务员。已经结婚五年的徐亚凤事业家庭“双丰收”,却仍乐此不疲地“出摊”,她说,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

  “上大学时,我和寝室姐妹就摆摊卖过木偶玩具,”徐亚凤说,忘不了第一次“出摊”的情景,几十个木偶被学生们“疯抢”,也为她勤工俭学开辟了一条道路。徐亚凤说,很多人认为摆地摊“没面子”,她却认为,地摊是积累资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工作后,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徐亚凤却仍留恋摆摊的日子。对她来说,在大学校园门口摆摊是一种文化的倾诉,看着大学生们在夜市里穿梭,从她的玩偶摊中买走心仪的玩偶,这种氛围是她最迷恋的。她又回到“老地方”。

  “出摊”不仅丰富了徐亚凤的业余生活,还为她找到了爱人。那一天,老公陪小侄女路过徐亚凤的摊位,小侄女嚷着要买玩偶,闲聊中,老公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徐亚凤……

  婚后,老公也十分支持妻子的“摊”生意。偶尔,夫妻俩一起“出摊”。徐亚凤说,体验着大学的生活气氛,还能为小家庭创收,她要将练摊进行到底。

  白领“练摊”,已经延伸出夜市

  一块小小的摊位,一片自己的领土。

  记者走访我市大大小小的夜市发现,职业女性摆地摊不再是个别现象。摆摊,成了她们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白天“白领”生活的一种刺激。

  她们的出现,为传统夜市增添很多靓丽和时尚因素,小小的地摊变得“高科技”起来。从传统的“摆摊吆喝”“讨价还价”,到“白领们”建立QQ群、微信群,同步网上销售、提前网上订货……地摊生意被延伸到夜市之外。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