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7月19日讯 大项目建设只争朝夕
7月13日,讷河市晴空万里,阳光洒满大地。8台184型大马力东方红拖拉机带着花、贴着喜字,一字排开停靠在路边,吸引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原来这天是方东升和邵春雨这对新人的大喜之日,为了让婚礼特殊而有意义,新郎方东升特意选用这几台拖拉机作为接亲的“车队”。对于选择用拖拉机迎娶新娘的想法,方东升告诉记者,拖拉机为他家创收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对它情有独钟,希望通过拖拉机为他俩未来的日子带来更多的财富。
对于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平日里离不开拖拉机等农耕用具。讷河市洪江农机有限责任公司有着18年经销农机具的历史,总经理高洪江介绍说,公司销售的农机具数量每年都在明显增加,以往国外品牌居多,近几年东方红牌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因为性价比高,很多农民都选它。自从一拖落户鹤城后,地方有了补贴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费,为农民省了钱,目前公司销售农机具东方红占了近80%。
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有限公司现代农业装备基地项目,于2010年8月落户齐齐哈尔,是一拖集团实施东北市场战略布局,构建出口俄罗斯及欧洲市场基地,推动一拖集团迈向国际化、振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填补了齐齐哈尔市老工业基地没有农机制造业的空白,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打破了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农机具长期被国外农业装备巨头企业垄断的局面。一拖(黑龙江)东方红落户鹤城后,除了地方10%的补贴外,还实施了多种购机优惠政策,仅路费一项就为农民兄弟节省3000元左右。
让百姓尝到了“甜头”的不止一拖(黑龙江)东方红,新恒阳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也是其一:安置就业人员2500人,促进农民增收2亿元。在完工项目结出硕果的同时,今年一批新建项目也即将完成投产。伟亚米业建设20万吨水稻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扩建项目将要完成,项目建成后,在增加就业岗位340人的同时,还会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农业协议,可带动3300户水稻种植户种植水稻3.3万亩,增加收入2000万元。
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市加快“三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项目推进和建设力度,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提出了新开工产业项目数量为上年三倍的总体目标。2013年,全市确定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续建和新开工重点推进产业项目237个,总投资8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2亿元,项目数量和年度计划投资分别比去年增长46.3%和48%。其中,新开工项目162个,为去年的3.2倍,年计划投资162亿元,为去年的3.5倍;亿元以上项目171个,比去年增加43个。
截止上半年,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开复工率为历年最好,各县区比较均衡。237个重点项目开复工201个,其中,新开工产业项目137个,比上年增加99个。完成投资117亿元,为上年的2.1倍。其中,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67.2亿元,为上年的4.3倍。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项目26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36个。省重点产业项目进度好于预期,各项指标名列前茅。45个列入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有44个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97.8%,完成投资60.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2.7%,位于全省前列。
由于重点项目的拉动,1至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2亿元,增长30%,增幅位于全省第2位,重点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1%。
建设年人居环境大改善
近1个月来,家住龙沙区龙兴嘉园小区的朱国军,每到上下班心里都舒服了许多。途经文化大街时,平坦的道路、畅通的车流令他感到欣慰,尽管机动车越来越多,但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依然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注重推进实事民生项目,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全力彰显鹤城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水园林城市特色,城区面貌正发生着更大更新的改观。
全面建设新城 优化城市布局
叮叮当当——轰轰隆隆……还没进入正在施工中的中汇城国际五金建材城,远处就已传来有节奏的施工机械合奏曲。
今年新城是核心项目落地、交通路网形成、全面加速建设的密集年,继超五星会所和国际五金建材城一期后,中汇城广场、居然之家建设已在上半年全面展开,五金建材城二期等4个重点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其他12个公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更值得一提的是,“两纵六横”8条新城区道路17个标段,已全部进场施工,新城道路主框架即将形成。
这座齐齐哈尔新城,不仅描绘出一幅改造与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宏伟蓝图,更为全市规划建设提档升级立下了新标杆。2到3年时间,一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生态节能的城市副中心,将让鹤城城市布局得到优化提升。
全力推进南扩 滨水景观显现
7月17日上午,劳动湖北部工程动工建设。这是继劳动湖南扩南部5座桥梁之后,对原有湖区7座老桥实施的最大规模建设改造工程。
城市滨水园林生态景观,距离鹤城人越来越近了。
宽阔的桥面,畅通的车道,崭新的交通标志线……历时两年建设,安顺桥这座劳动湖南扩区域规模最大的桥梁,犹如一道彩虹,飞架在安顺路西端。
到本月底,劳动湖南扩5座在建新桥将全部完工。新建设的姿态各异的桥,吸引了许多居民参观。“这桥建的真漂亮,住在这附近真幸福!” “这儿真敞亮,等建好了,咱们回来照相!”火热的建设风光,与热闹的参观人群相映成趣。
劳动湖南扩和北部桥梁工程建设,不论数量和规模,都堪称我市市政桥梁史之最,标志着劳动湖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滨水园林景观带,正在鹤城建设大军手中变成现实。
改造基础设施 完善城市功能
今年是我市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较大的一年,建设规模居历史之最。已铺设污水管网管线近1万米;中心城区雨水改造续建工程已铺设完成龙沙路、通阳街;劳动湖污水截流工程已基本完成东四道街、文体街管线施工,新江路、龙沙早晚市将于近期施工;建北热源、原造纸厂热源得以实施扩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立面改造、小区环境整治,实施综合改造,将有87栋、50.6万平方米既有住宅楼进行改造;东湖加气站、联通大道加气站均有望在今年竣工,有望解决城区加气难现象。
未来3个月,我市计划升级、修复和新建市政道路多达37条,这一罕见的市政基础设施密集建设引人关注。包括龙华路、龙沙路、南马路、中华西路在内的多条城区主干道均在本次建设计划中,以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破损,改善城市通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道路网格化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加大村镇建设 城乡融为一体
以泥草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正让更多的乡镇居民受益。
今年我市计划改造农村泥草危房4.1万余户,整村屯改造35个。目前,各县(市)区已将改造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屯以及改造户,已开工1.5万余户,竣工7445户。
这边危房变样,那边已忙着进城。新光村、三合村、星光村、宛屯村、鲜明村等5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昔日的近郊村屯,即将融入到城市中。
依托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城中村改造、泥草房改造和危房改造项目建设,我市将加快推动全省“十大工程”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建设,扎龙乡温泉小镇、兴十四镇、榆树屯镇等省市试点镇建设,将引领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结合农村泥草房改造,小城镇的住宅、道路、给排水、供热、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得到改善。同时,结合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定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名镇、商贸集散强镇、粮薯加工重镇等,实现产业立镇兴镇的宏伟蓝图业已揭开大幕。
新农合致富迈大步
眼下,在克东镇万发村,农民们正在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在村支部书记徐延庆的带领下,记者刚一迈进万发村农民张广军家的蔬菜大棚,就被眼前的场面吸引了,只见大棚里的黄瓜秧密密匝匝,每株都有一人多高,碧绿的黄瓜个个顶花带刺,挂满了枝头,十分惹人喜爱,几名农村妇女正忙着摘黄瓜。
看到记者的疑惑徐延庆介绍到,“我们万发村的棚室蔬菜走的是错时生产的路子,一年能生产两茬,第一茬是春季,时间尽量往前撵,一般是五月末上市,这时候大地蔬菜还没下来;第二茬是秋季,时间尽量往后延,一般是10月前后上市,这时候大地蔬菜已经没有了,这两茬菜都跟大地蔬菜正好错开,所以能卖高价,再加上我们种的蔬菜都是用的有机肥,是纯绿色食品,城里人都很认,所以销路很好。”
农民张广军对记者说:“我们这儿的黄瓜已经上市快一个月了,特别受欢迎,因为咱们这儿都是刚摘下来的、比外进的新鲜不说,而且都不上化肥,所以每天在早市批发,都是刚到那儿没多大一会儿就被抢光了,还有个别用量大的饭店、食堂,就直接到地里来批,有多少都剩不下!”今年万发村种植的棚室蔬菜共有西葫芦、黄瓜、西红柿、豆角等7个品种,现在正陆续上市,供不应求。尝到了甜头的农民都觉得不过瘾,纷纷决定扩大规模。在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民蔬菜合作社今年新建了45栋大棚,增加保护地蔬菜300亩。
在大棚里,徐延庆给记者算了效益账:“今年合作社共发展了1100亩的保护地蔬菜,85栋大棚,保护地蔬菜每亩纯收入至少是3000元,一栋大棚纯收入在13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今年合作社纯收入能达到40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每户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
克东镇万发村属城关村,距县城1.5公里。多年来,万发村农民依托地缘优势,利用房前屋后的园田种植蔬菜运到城里去卖,每年都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小打小闹的生产方式不仅制约了全村蔬菜种植的进一步发展,年年种植的大路菜和原字号农产品也使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两者没有得到很好的对接。针对这一实际,2012年,在县乡两级的帮助下,万发村组织全村91户种菜大户成立了为民蔬菜合作社,建起蔬菜大棚40栋,发展保护地蔬菜800亩,当年收入就达到了290多万元。
万发村合作社只是我市众多农村合作社之一,现在全市农村合作社的凝聚力正在不断强劲,为我市“三化”建设助力。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6898个;入社土地面积2249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1%;入社农户60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8%。包括种植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养殖业合作社、渔业合作社、水利合作社、林业合作社、流通营销服务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
我市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教育农民、启发农民、引导农民。共培育省级“星级”示范社和市级规范化合作社502个,共树立特色鲜明的合作社典型135个,农委把这些典型印成小册子发到农户手中,在广大农民中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机合作社、农机配套补贴、节水喷灌、农技推广以及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财政投入。日前,中国吉运集团已与我市签订了50亿元农机融资租赁合作协议,首批已为5个农机合作社融资1000万元。另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