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宝典” 让孩子远离悲剧
2013-07-25 11:16:36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5日讯 今年入春以来,哈市先后发生4起青少年溺水悲剧。暑假来临,本报记者重回事故现场,并沿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一路观察,采访了公安部门、打捞队员、急救医生、教育部门、心理医生和救人英雄。记者根据他们的经历与观点,汇总出一套完整实用的“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宝典”。

  学校日常教育应增设防溺水培训课

  在暑假的溺水高发期,学校应向家长和学生强调:禁止学生在非指定浴场外的江段野浴。

  有关专家指出,学校应将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应增设防溺水培训课,循环反复强化防溺水知识;应增加防溺水自救和互救的实际操作和演练内容;利用校园网、团队会和知识竞赛中反复强化防溺水安全知识,反复播放防溺水安全宣传片。

  他山之石

  日本: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相关必修课,包括“人工心肺复苏”等高难度培训项目。学校和社会在举行急救知识普及讲座时,特别鼓励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幼教老师是否掌握更高级别的儿童急救技术也是日本幼儿园考察教师的重点内容之一。

  美国:提倡在幼儿园开设“假设游戏”教育模式,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根据防溺水安全知识模拟现场,让孩子在正规训练中培养临危反应能力。

  澳大利亚:出台从家庭到社会相互配套的儿童保护切实措施。从孩子出生前,医院要求父母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班,内容从如何养育新生儿,到如何保证已逐渐长大的儿童安全。

  另外,在家长无法看护外出游玩的孩子时,家长必须指定一名监护人陪伴,实行“课后托管”,在保证不扼杀孩子天性同时保证其安全。

  如何自救

  溺水首先不能慌,不要想着用脚够底,而是要闭住呼吸,让身体尽量向上,使头部后仰,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切忌深吸气,否则身体浮力会变小,应浅呼吸。把双手伸开向两侧划下,或伸向前划下,把水压下去;同时,双脚尽量划圈,起到鸭蹼的作用,让身体上浮,然后呼救。一旦身体沉下,继续反复。千万不能举手或挣扎,否则身体下沉更快。

  水上漂浮物都有不小浮力可帮溺水者漂浮。


  如何施救

  同行者中有人下水,岸上的人必须密切注意水中情况。

  会游泳的不一定会救人。没有任何施救经验或体弱者,千万不要去施救。哈市今年多起青少年溺水事故证明,不要手拉手一个搭救一个,因为溺水的人一定会死死抓住施救者的手,往往会一下子将多名施救者拖下去。

  呼喊求助的同时,要试图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木棍、木板等浮力物,像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等物品都可利用来救人。

  在水中救援时,不要与溺水者面对面,而是要将其双臂从自己身上脱离,将其转身背向,用“夹胸拖带法”拖离。

  如何抢救

  救溺水者上岸后,应迅速将其仰卧,把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用肩膀顶住其心脏,可以让溺水者把喝进去的水吐出来,接着就需要对其交替进行15下心肺复苏和2次人工呼吸。儿童溺水者的这两项急救工作量是成人的1/5。

  心跳停止者应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溺水者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施救者位于溺水者一侧,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溺水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至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记者调查

  事故趋势: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江段每年发生溺水事故在30至40起左右。其中,少年儿童溺水事故每年约4至5起,非主城区的阿城、呼兰近年居多。今年,溺水事故较往年同期下降50%。

  高发时段:中、高考过后。

  事发原因:松花江及其他水域近年地势复杂,险段增多,危险系数加大,坑多、树根多,极易发生事故;江南段部分地带的警示标志设在坝上,未设在江面显著位置,易被喜水的游人忽视;青少年安全意识淡薄,未在指定安全区域游玩,且不了解江上情况,即使看见警示标志,仍心存侥幸心理,为逞能而冲动下水或酒后下水;家长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平日疏于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亲水平台区域严重缺乏,导致青少年偷偷跑到江边冒险玩耍。


  链接

  江上“险地”

  江坝斜坡与水平面交叉线处向前一两米,下去往往是四五米深的水,足够夺命。九站公园水面露出的台阶下方是陡直的,走下去几步就会跌足。不要效仿常年在此游泳的那些老松花江人。

  码头台阶下是陡立的,弯多水急,且具有巨大吸力,会像“抽水马桶”一样把人一下子抽到深处。那里往往缺乏浮漂和水上警示标志。

  有船停靠的地方,水一定深,且船只带来的水浪力气很大,足以将人卷入船底。

  桥墩旁必有像龙卷风一样的旋涡,人一旦被卷入,几无生还可能。

  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定是深水区,即使无警示标志,也不能下水。

  特此鸣谢: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副大队长郭瑞金;有27年经验的水上分局打捞员杜文举;市教育局安全处处长杨之栋;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正媛;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杨晓梅;2012年江中救人的平民英雄杨惠、苏泽军,对本版内容的大力支持。

  一个孩子溺水身亡,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侥幸生还的孩子,往往生活在挥之不去的梦魇中

  “溺水”家庭

苏泽军讲述救人经过。

  溺水生还者路洪亮,又梦见了溺水死去的兄弟丛伟建。

  梦见他孤零零地站在不远处的江水里,身形单薄,嘴角上扬,一副乖小孩的模样。他说:“我的脚抽筋了。”路洪亮立刻伸出手去,无论怎样用力,都不能接近他丝毫……

  去年8月16日那场轰动全国的“冰城尿毒症大哥苏泽军连救两名落水少年”事件,留给了16岁少年路洪亮与吕志鑫无尽的梦魇与心底的阵痛,也留下了丧子与失独的两个破碎的家——

   难以抹掉的梦魇

  路洪亮与吕志鑫认苏泽军做干爹。与很多再也消失不见的溺水获救者不同的是,两个孩子的家庭始终与这位身患尿毒症的恩人保持着亲密关系。因为“被英雄救起”的身份,两个16岁少年一时间成了焦点。

  那段时间,却成了路洪亮记忆里最痛苦的一段时光。无论是去江边看望干爹还是回到屯子里,所有人都随口反复提起“那件事”,再对“孩子们不听家长话偷溜出去游泳”的“顽劣行为”批评教育一番。“其实,当时我们根本不是游泳,就是在水边玩。李明是为了救伟建才死的,可没人想到他也是英雄……”路洪亮的声音突然低了,“那阵子一听这个,我的耳朵就‘嗡嗡’响,喘不上来气……就像溺水一样……”

  当英雄,是当天一起玩耍的十兄弟儿时的梦想。他们同在东风镇红利村里长大,拜过把子,发誓“为兄弟两肋插刀”。

  与大多数青少年群体溺水事故尤为相似的是,只有“三脚猫”游泳功夫的丛伟建,是当时第一个下水的。他站在不远处齐腰的江中说了句“我的腿抽筋了”,江边的兄弟们便立刻分头向他移动。完全不会游泳的路洪亮试图去抓丛伟建的手,没想到第一脚就踩进坑里,整个身体瞬间没入江中。路洪亮在水中没命地翻腾了一会儿,喝了一肚子水,飘飘忽忽,啥也记不清了,直到苏泽军把他往岸边推,他才死死抓住了抛来的游泳圈……

  从江边回来,路洪亮双眼直勾勾地坐了一夜。之后的一周里,瘦小的男孩儿惶惶终日,难以进食,只能点着灯勉强入眠。一闭上眼睛,便立即感觉自己又回到水中,翻腾挣扎。

  不断闪回的梦魇,像魔鬼一样缠绕着路洪亮的脖子。他开始在心里埋怨丛伟建,无比想念李明。后来,又开始无比想念伟建,常常梦到他。生离死别的两个男孩儿,就这样被囚禁在那个梦里,走不出去,又无法碰触,只能远远望向对方。

   埋葬了孩子,无处埋葬的记忆

  丛伟建和李明的尸体被找到当天,两个母亲散着头发,冲到孩子身边,趴在地上,双手狠狠拍打着孩子身旁的沙土。“你醒过来吧,你这么孝敬爸妈,就醒过来看看我们吧……”

  出事前,丛伟建在他家新盖的房子里只生活了几天。他的母亲在葬礼上几度昏厥,父亲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李明的葬礼上,路洪亮和吕志鑫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里。李明的父亲紧紧咬着牙根,攥着拳,眼圈通红,一滴眼泪都没掉。失去独生子的母亲,只要一看到几个与儿子拜过把子的兄弟,便失声痛哭,眼前一黑……


  路洪亮突然觉得,自己和吕志鑫的幸存,更像是一种罪过。他甚至不能确定,那两个家庭会不会一辈子痛恨自己。经历过死里逃生,自葬礼后,路洪亮已经很少走进曾经每天玩在一起的兄弟家。他难以面对两个“失氧”的家庭。

  路洪亮的“重新生活”也在“失氧”。他的家与丛伟建的家很近,每次回到屯子,他都会尽量绕开兄弟的家门,怕兄弟的母亲看见自己难过。一次,他们碰了面,说了几句话。他眼看着这位母亲走进路洪亮奶奶的屋子,拍了一下奶奶的肩膀:“以后别让路洪亮回来……”“那件事”却一度成了屯子里的亲友们议论的话题。没有人愿意停下来听听他想说的话,没有人能走进他心里。

  吕志鑫在很远的地方打零工。他与路洪亮密切保持着联系,两个人彼此都对“那件事”绝口不提。

  半年后,喧嚣渐渐隐去,天空和泥土变得开阔起来。宁静的村庄里,人们渐渐不再提及此事,像是所有噩梦未曾发生过。

   感恩与救赎

  路洪亮的母亲张丽萍是一名工厂保管员。“那件事”发生的第二晚,她与丈夫便坚持让儿子自己睡觉。随后,她带着儿子,与吕志鑫和母亲一起,多次去看望苏泽军,并让路洪亮一次又一次面对事发的江岸。

  她说:“我没读过什么书,那时候也不懂给儿子找什么心理医生。但我信一个理儿:男子汉,该放下的就放下,该面对的,总要学会面对。”

  全家人再也没有提起“那件事”。在父母努力“营造”的平淡生活里,路洪亮把生活的希望交给时间。

  在路洪亮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张宿舍照片:斑驳的墙壁,略显拥挤的上下铺床,年轻的修车工们围在一起憨憨地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他又回到修车厂,比以前更加努力地接活儿,下了班便和同事们窝在宿舍,用手机上网玩游戏。这样重复简单的生活,让他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痛苦。尽管只有几百元的月收入,路洪亮却十分满足。

  苏泽军救过很多人。“有人被我干爹救上岸,说要好好谢他,结果就没影儿了。做人要有良心。”路洪亮说,照顾尿毒症的干爹,是他和吕志鑫今后“必须担的事儿”。

  不久前,一个兄弟在朋友圈里写了一段话,回忆10个兄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大家都哭了……然后我就说,每年的8月16日,8个兄弟不管在哪儿,都必须到那里去看看。”

  路洪亮用手机关注着全国青少年溺水事故。每发生一起,他都会在心里“暗骂”:“他们怎么那么傻?他们走了,毁的是他们爸妈,还有他们的家……”


  他正慢慢从一年前的那个阴影中努力走出来。

  “听屯里人说,李明家可能计划再要一个孩子。”路洪亮对记者说:“再等等吧,再过一段时间,我想再去他们家。他们是我兄弟的爸妈,也是我爸妈,我得照顾他们……”

  此前,路洪亮去了一次李明家。家里还是老样子,母亲则老了许多,她总觉得儿子没走,就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干活,干完活就能回来……

  李明的房间一尘不染,没有一丁点儿改变。这个房间里的时间,被永远定格在李明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两个获救男孩的家长到医院看望苏泽军。

  今年以来哈市青少年溺水事故

  3月31日17时12岁女孩溺水身亡

  阿城区舍利乡丰收村12岁女孩王春兰为躲避路面积水,不慎滑入路旁排水沟。4月5日,尸体被找到。

  5月24日傍晚16岁少年溺水身亡

  太阳岛索道阳光沙滩附近,十几名少年玩耍打闹,其中两名16岁少年在玩游戏时不幸溺水,一人获救,一人死亡。

  6月1日17时许16岁学生溺水身亡

  太阳岛索道阳光沙滩附近,玛雅计算机学校教师组织学生游玩,十几名学生手拉手在水中行走,离岸边最远的16岁学生陈德祥不慎溺水身亡。

  7月10日9时30分3名男孩溺水身亡

  呼兰区沈家镇吉普村的8名男孩在玩耍过程中,4人不慎掉落深水坑。其中1名男孩成功自救,3名男孩抢救无效死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