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1日讯 每10个冰城老人,就有一位冬季在三亚享受晚年生活。15万在三亚异地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到底咋样?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为了解哈市老年人“候鸟式”养老基本情况,市老年基金会提出《关注我市老年人“候鸟式”(异地)养老工作方案》,并派专人赴三亚市了解情况,形成了一份数据权威的调查报告。工作人员对三亚市的174名冰城“候鸟老人”进行调查发现,老人普遍反映,他们身患的一些北方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咽喉炎等“不治而愈”。由于温度适宜,群居生活活动丰富,多数“候鸟族”的心态更加健康,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看病、吃药和交通等方面。
交通不方便
哈市“候鸟老人”出行时间集中在每年的10月和11月,返城时间集中在次年4月和5月。解决“候鸟”包机、开通哈市至三亚直通列车,为“候鸟老人”提供方便,是他们最需要的。目前哈市直通海口的列车已开通,到三亚还需倒次车。
缺少安全感
哈市老年人去三亚养老多数依靠朋友、同事等熟人帮助,远离亲人和熟悉的环境,只能依靠自己逐步适应异地生活,对三亚的治安情况不满意,缺少安全感。
维权难度大
哈市老年人在异地养老,被抢包、偷窃、购房租房被欺诈、消费被宰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外地到三亚的老年人多,在当地维权力度有限。
管理不到位
三亚市人口总数为58万,其中老年人口5.7万人,尚未达到人口总数的10%,因此当地老年人口给政府的压力并不大。
目前,三亚市尚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未建立社会化为老服务体系,也不能对外地到三亚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候鸟式”养老
优点
1.哈市养老服务资源省下来
冬季走出去的老人数量越多,越能减轻我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压力,同时节约医疗、采暖、交通等社会服务资源。
2.航空铁路淡季收入多起来
选择“候鸟式”养老的这部分老人出行一般选择交通运输淡季,为航空、铁路增加运输收入,为接待“候鸟式”养老的地区提高消费收入。
3.老年人晚年生活美起来
提高老年人接触社会、吸收新事物的机会,展现自身价值,结交不同地区的朋友,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有极大促进作用。
调查显示,“候鸟式”养老是广大老年人自行选择的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支持和探索“候鸟式”养老,不仅会促进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发展,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有效措施。
趋势
1.规模越来越大
“候鸟式”养老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初逐渐形成的,到2007年后呈快速发展趋势。近年,随着哈市惠民政策不断扩大,离、退休收入逐年提高,“候鸟式”养老方式已成为哈市老年人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尤其在近几年,基本形成了占哈市老年人口总数10%以上的规模。
2.区域集中在海南两广山东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的三亚、琼海、海口;广东的珠海、广州;广西的北海、南宁;山东的青岛、威海、日照等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哈市老年人或“候鸟式”养老,或长期居住养老。
2012年租金价格
老年公寓租期1个月,按人收费每月1400至2800元,租期每增1个月,租金可递减100元,到夏季就停业。简易旅馆因硬件差别较大,标准间平均价每月500至2500元。此外,一些偏远地区民间租房设施较简单,租金也比较便宜,每月可低至300至4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