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建设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大省
2013-09-23 09:28:4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玉龙 李钢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祖国的东北部,静卧着一片沃土,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的穿越,让这里丰腴的黑土地闻名中外;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江和松花江、绥芬河等内河水系的长流不息,让这里山清水碧、天蓝土净……这里,就是祖国纬度最高、生态最好的省份黑龙江。

  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多年来黑龙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大省。特别是2010年,绿色食品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之首,出台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

  截至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720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43个、面积5390万亩,全省认定无公害产地面积1.45亿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0.2%。2012年,全省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3150万吨,实现总产值1330亿元。据统计,我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实物总量、“三品”产品抽检合格率等六项发展主要评价指标,已经连续十多年居全国之首。

  ——基地面积全国第一。

  2012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720万亩,超过全国认证总面积的1/4。其中,绿色食品水稻面积2063万亩,绿色食品玉米面积1692万亩,绿色食品大豆面积1792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43个,面积5390万亩,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45亿亩,为全国总面积的近1/6。

  ——生产总量全国第一。

  2012年,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总产值1330亿元,占全国的1/6;实物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占全国的1/5。

  ——产品认证数量全国第一。

  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800个,位列全国第一,全国每8个“三品”就有一个是黑龙江的产品。

  ——对产业立法全国唯一

  迄今为止,我省也是全国唯一对绿色食品产业进行立法的省份。


  气候优势得天独厚

  地处北疆,开发较晚,许多地方至今还保持一种原生状态——这些,曾经是我省经济发展较慢的标签,如今在绿色食品开发中却变成特有的优势。

  我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9℃,常年有效积温1600℃~2800℃之间,年降水量370~670毫米,全年无霜期100~140天;光、热、水同季。在我省,冬季长而寒冷,最北端冬季长达七个月之久。从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严冬期,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1月平均气温-31℃至~15℃,极端最低气温达-52.3℃(漠河1969年2月13日)。漫长的寒冬有效杀灭了农田里残留的病菌和虫卵,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由于冬季漫长,无霜期短,农业生产一年一季,耕地有半年处于休眠状态,客观上起到了让土壤休养生息的作用。据统计,我省每年的平均化肥、农药使用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内地一般地区的1/3、1/7左右,天蓝水碧,水净田洁,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摇篮”。我省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夏季,昼热夜凉,作物干物质和微量元素积累多,品质优异;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营养。

  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作为祖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省份,我省幅员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六位;行政区划13个地市,64个县(市),总人口3800多万;“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界江、大耕地”是我省的自然生态名片。

  我省境内河流众多,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水力资源富集。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191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22条;大小湖泊640个,水面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界江、界湖过境水量271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达810亿立方米,居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市、区)之首,是全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全省有大中小水库1148个,库容277.9亿立方米。我省森林面积3亿多亩,森林覆盖率45.7%,活立木总蓄积量17.6亿立方米,占全国12%,居全国前列;湿地面积884万公顷,居全国第一,其中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1.8%,占全国湿地总面积1/7,位居全国第二;可利用草原面积6500万亩,是全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产草量居全国第8位。天然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起到了优越的生态屏障作用,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耕地优势得天独厚

  我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占全国的1/9强,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3亩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

  我省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到80%,是与乌克兰顿河平原黑土地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区齐名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

  我省的黑土地因纬度高又称“寒地黑土”。黑土以“寒地黑土”最为珍贵,号称“土中之王”,经过亿万年而形成,这种土质要经过二百年至四百年的寒来暑往才能积累一厘米黑土层,是十分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黑土中腐殖质含量是黄土和红土的5到10倍,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品质优异、营养丰富。

  黑土“体检”——全国最棒

  日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公布的《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松嫩平原南部)》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松嫩平原南部的土壤概况综合评价在全国是“最好的”——96.82%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73.7%的土壤,达到AA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标准,耕作层中的氮、磷、钾含量充足,富含锌、铜、硒等微量元素。

  据欧洲权威农产品检测机构荷兰SGS检测中心检测,在我省出产的石板大米中,钙、铁、铜、镁、钾、硒、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极为丰富,其中钙含量每公斤石板大米高达220毫克,为普通大米的3~6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在石板大米中,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含量达6.9%,在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石板大米就含有7种。

  坚守绿色——备忘录

  2000年省政府印发《2000——2010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同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批准成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门负责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与管理。

  2000年开始,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列支5500万元,专项用于绿色食品产业开发。2001年7月,省人大颁布并实施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性文件,依法促进产业发展。迄今为止,我省也是全国唯一对绿色食品产业进行立法的省份。

  至2012年,全省各地市(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全部设置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其中正处级机构8个;64个县(市)和部分市辖区也都设置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